字典網 >> 書法字典>>蔡京書法>> 蔡京百科介紹字帖

蔡京百科介紹

人物簡介

  
蔡京像

蔡京像

蔡京(1047~1126),字元長,北宋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仙遊縣)人。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堂弟。登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第。調錢塘尉、舒州推官。使遼還,拜中書舍人。元豐七年知開封府。哲宗元祜元年出知成德軍。歷知瀛州,揚州、鄆州、永興軍、成都府。紹聖初,入權戶部尚書。弟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進承旨。徽宗即位,奪職提舉洞霄宮。明年,起知定州。崇寧元年徙大名府。復為翰林學士承旨,拜尚書左丞,俄為右僕射。二年,進左僕射。五年,罷為中太乙宮使。大觀元年復拜左僕射、太尉、太師。三年,致仕。政和二年召復輔政。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領三省,復致仕。欽宗即位,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卒,年八十。《東都事略》卷一○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素有才子之稱,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

生平簡介

  公元1047年,蔡京出生。  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進士。調錢塘尉、舒州推官。使遼還,拜中書舍人。  元豐七年(1084年),知開封府(《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五○)。  哲宗元祜元年(1086年),出知成德軍(《續資治通鑑長編》三六九)。歷知瀛州,揚州、鄆州、永興軍、成都府。
蔡京

蔡京

紹聖初,入權戶部尚書。弟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進承旨。徽宗即位,奪職提舉洞霄宮。明年,起知定州。  崇寧元年(1102年),徙大名府。復為翰林學士承旨,拜尚書左丞,俄為右僕射。二年,進左僕射。五年,罷為中太乙宮使。  大觀元年(1107年),復拜左僕射、太尉、太師。三年,致仕。  政和二年(1112年),召復輔政。  宣和二年(1120年),令致仕。六年,再起領三省,復致仕。  靖康元年(1126年),欽宗即位,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卒,年八十。

相關活動

參與變法

  蔡京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決擁護者和得力幹將。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變法順利推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等一一面世,解決了北宋面臨的種種危機。新法推行後,社會矛盾得到緩和,政府收入有所增加;促進農業生產,全國各地興修水利工程一萬多處。  當時,反對變法者卻眾多,甚至連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出面,帶頭反對。她倆視新法為洪水猛獸,把王安石說成是亂臣賊子。她倆哭著向神宗訴說:“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把天下搞得大亂!”神宗動搖,罷了王安石的官。後來後悔了,又請王安石出來重新當政。  宋神宗死後,子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聽政,1086年,司馬光出任宰相,盡復舊人舊法,對新人新法一概排除,蔡京這個王安石變法的得力幹將,成了被打擊的主要對象。《重刊興化府志》說,司馬光秉政,復差役法,為期五日,迫蔡京等完成。“京獨如約,悉改畿縣差役,無一違者。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諫言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由於高太后臨朝聽政,對變法者大打出手,使北宋政權又陷入了嚴重的政治危機。  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重新使用變法者,任命章惇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戶部尚書。《重刊興化府志》說:“章惇復變役法,置司講議,久不決”。蔡京見狀,主動上前積極配合,幫章解決問題。“京謂惇曰:‘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然之,雇役遂定。差雇兩法。十年間,京再蒞其事,成於反掌,兩人相依以濟”。這一記載說明,蔡京對王安石十分敬仰,對他的新法很有研究。1086年,王安石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去世;八年後,蔡京還繼續宣傳和介紹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遺志有人繼承。

花石綱役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

宋徽宗趙佶政治上極端腐敗,生活驕奢淫逸,揮霍無度。他酷愛花石,最初,蔡京取江浙花石進呈,後來,規模越來越大,他主持蘇杭應奉局,專門索求奇花異石等物,運往東京開封。這些運送花石的船隻,每十船編為一綱,從江南到開封,沿淮﹑汴而上,舳艫相接,絡繹不絕,故稱花石綱。  據《二十四史》宋史記載:百姓服花石綱之役的,中產人家都破產,有的賣兒賣女來提供服役的費用。鑿山運石,對役夫規定任務數量,十分苛刻,即使在江湖深不可測的水下有奇石,也要千方百計地取它,直到取出才罷休。

蔡京詩詞

  送郝玄明使秦一首(題畫詩)  送君不折都門柳,送君不設陽關酒。  惟取西陵松樹枝,與爾相看歲寒友。  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無家。如今流落向天涯。夢到瑤池闕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幾度宣麻。止因貪此戀榮華。便有如今事也。  丙中歲閏元宵‘閏餘三五輕寒峭,雪過晴雲如掃。天仗下臨蓬島,正耐鶯花繞。華芝回葷端門道,萬炬燭龍銜耀。樓上風傳語笑,歸似鈞天覺。’  華林芳晝,春水綠漪,金池瓊苑。韶景麗,千重錦繡,萬頃玻璃鋪淨練。長虹跨浪,非煙非霧,一簇樓台,水面竭首鞦韆。波舫錳,驚魚潛鷗遠。君王共樂,星列羽衛,修楔豫游水殿。凝望處,珊瑚鞭裊,天驥將軍遵路款。雲鏡迅掉,風旗疊鼓,矯首龍舟出岸。時乘殿外,寶津樓下,見華芝回葷。三解力引雕弓,百中穿楊神武箭。長空望羽,縹緲雲中落雁。九衙十里花光轉,萬歲聲鰲撲。洛浦人歸,瑤池飲散,有鶯啼蝶戀。’(按:此詞詞牌當為《寶鼎現》,然與《詞律》、《詞譜》格式不合,不知是否又一體。

藝術天賦

  蔡京的藝術天賦極高,素有才子之稱,在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輝煌表現。他的書法,躋身於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中。
蔡京書法

蔡京書法

蔡京書法頗妙。初師蔡襄,徐季海,不久棄之,改學沈傳師,又厭棄,改學歐陽詢,又改學“二王”,博採諸家眾長,自成一體。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辭彙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狂傲如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據說,有一次蔡京與米芾聊天,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什麼人最好?”米芾回答說:“從唐朝晚期的柳公權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  存世書跡有《草堂詩題記》、《節夫帖》、《宮使帖》等。

節夫帖

  
節夫帖

節夫帖

《節夫帖》,全稱《致節夫親契尺牘》。冊頁。載宋人法書第三冊之第四開。本幅紙本,墨跡。縱32.2厘米,寬42.3厘米。行書。此帖流傳有緒,鈐有鑑藏印記,有“神奇”、“墨妙”、“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王元美鑑賞”、“薛氏家藏”等。此帖書法近似北宋四家之一的米芾,筆力雄健,氣勢亦不同凡響。儘管他的書法似米芾,但從他那姿媚的筆法來看,還是從唐人書法入手,直溯“二王”,即從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細的筆意與健麗的體態。用筆揮灑自然,而不放縱的高雅格調;結字方面,字字筆劃輕重不同,出自天然;起筆落筆呼應,創造出多樣統一的字型;分行布白方面,每字每行,無不經過精心安排,做到左顧右盼之中求得前後呼應,達到了氣韻生動的境地。

宣和書譜·蔡京

  《宣和書譜》錄御府所藏蔡京行書七十六件,存《宣和書譜》卷十二:太師蔡京,字元長,莆田人也.早有時譽,摧進士甲科,博通經史,揮灑篇翰,手不停級……今御府所藏七十有七:行書.御製詩並和;宣和殿召輔臣記;瓊蘭殿壁山後記;瑤林殿雙竹後記;澄漪殿觀蓮記;玉宇洞後記;延福宮題名記;題澄莊等詩;回溪泛舟題名;留題棲雲桿;萬年橋題名;記萬歲山記;游良擊祝壽詩;游良岳詩;良擊味嗓辛題記;題絳霄樓詩;蕭閒館題名;擷芳園記;芳華館賞花詩;定弄記額;梅竹雪雁詩二;繁杏水禽詩二;閱駿射序上下二;觀碑記;題甘落降詩;再降甘露記;錫賓書題二;對屬;題神霄宮詩;聽降題名;步虛詞;太清樂;玉扶步虛詞;柳真人步虛詞;蓬萊仙步虛詞;大仙留題詩;大仙詩曲春宮詩二;雪詩二;魏將軍歌;飲中八仙歌二;歌元豐;元豐行;撼馬行二;古相行二;丹青引三;送孔粱父詩二;送西京提刑詩二;曹霸畫馬詩二;洗兵馬詩三;壺春堂觀御題賞花詩;謝踢承平殿曲宴記表;宣和殿東閣屏山後記. 正書.千文.  《宣和書譜》所錄御府藏蔡京書法,必為佳作,與現存附著於畫作上之題跋應該有別。可惜《宣和書譜》所錄七十七件作品今無一存世。
老版《水滸傳》中的蔡京

老版《水滸傳》中的蔡京

《宣和書譜·蔡京》中記載:“自摧翰林承旨,前後三入相位,寅亮燮理,乘國之鈞,實維阿衡,民所暗仰.於是二十年間天下無事,無一夫一物不被其澤,雖兒童走卒皆知,其所以為太平宰相.項解機務,自朝廷至於遐陣異域,微而巷田間莫不惜其去.、故盛德至善,民至於今懷之. 在這裡提到了蔡京三次罷相。查蔡京第三次拜相是政和二年至宣和二年六月,居相九年。文中說蔡京解去機要事務,自朝廷至邊遠一隅和國外,下到城鄉百姓中間,莫不惋惜他的離去。他的盛德,到現在人們還在懷念。

蔡京與木蘭陂

  
木蘭陂遺址

木蘭陂遺址

蔡京,無論是元朝脫脫的正史,或野史雜乘,影視戲台,每每被描繪為攬權誤國的“粉面奸臣”。史論與戲劇更不贅述。他又是封建王朝唯一任宰輔時間最長,次數最多(四落四起)的歷史人物。在蔡京逝世三十五年後與岳飛等同一詔書平反昭雪,又隔七年遷墓歸葬在楓亭故里,落葉歸根。近數年來對於蔡京與木蘭陂之間關係,引起了學術界注意和思考。  木蘭陂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北宋政權實行變法圖強所獲得的一件重要歷史見證。木蘭陂築成與蔡京的個人作用極為關鍵。在北宋神宗時代之前,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國勢,至此愈益衰敞。宋仁宗時,財政“所出無多”,宋英宗時,收不抵支,出現赤字。更堪的是,朝廷政府每年必須“賜”給西夏五萬兩銀、十三萬匹絹、兩萬斤茶葉,還不包括節日期間要“贈”番邦的銀、茶、帛、衣的沉重負擔。面對當時社會積弊,那些原有改革者如范仲淹、晏殊、文彥博、歐陽修、司馬光都夭折失敗。他們有的流放,有的罷黜,有的謫貶。 蔡京於熙寧三年(1070)三月,中進士甲科,熙寧四年至九年,在舒州為團練推官、錢塘縣尉。王安石此時在浙江鄞縣(寧波)試行新法,宋龔茂良有詩詠“此水還應接鄞水”,蔡京是王安石之“熙寧變法”的積極執行者和推行者。 木蘭陂未築之前,溪海之水,淡鹹不分。滔滔海潮溯溪而上,據舊書所載海潮可直涌到仙遊林陂(古名靈陂),距今入海口近百里之遠,溪水無欄無蓄,遇洪則泛,海潮上涌橫流,遍地皆鹹,過去南北平洋“只生蒲草,不長禾苗”。對木蘭溪之水勢,明余?《木蘭陂志略》有述:“按永春、德化、仙遊溷三十六澗之水,由維新里(今華亭、瀨溪一帶)突流而下,海濤潮汐又從白湖(今闊口港)鼓涌而上。方春夏交,霪澇奔騰,則四郊皆澤國也;若遇秋汛濤翻,則望洋□□,四郊又斥鹵也。雖有六塘可資瀦蓄,然利不勝害,下流之瀦蓄不能上流之崩突也。”為了改變這一自然條件。達到“集萬澗而匯一川,故有無窮之源;障一川而濟萬井,故有無窮之澤”(鄭樵語)之格局,必須興修水利方能達到這一目的。 熙寧八年(1075),是王安石推行《農田水利法》的第五年,全國各地都相繼興起農田水利,並取得應有的成果。“自是熙寧中,四方之民,輻輳開墾,環數千里,並為良田”。(《宋會要輯稿》食貨七十之二四)這一法令可以說是從發展生產出發的廣義富國措施。  這時蔡京在杭州錢塘為縣尉,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故鄉情結之誘惑。就上奏請在莆南修陂,關於奏請建陂之事,同時代莆人方天若在《木蘭水利志》有詳細陳述:“時蔡公兄弟京、卞,感涅 之靈讖,念梓里之橫流,屢請於朝,乃下詔募築陂者。時福州有義士李宏,家雄於財而心樂於施。蔡公以書招之,遂傾家得緡錢七萬,率家乾七人入莆,定基於木蘭山下。負鍤如雲,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已竭。於是蔡京復奏於朝,募有財有乾者輔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錢共七十萬緡,助本陂!”,這篇文章記錄對蔡京建木蘭陂之事是第一次真實地透露給世人,對蔡京建陂之初衷持著肯定,這種實事求是態度本身也是值得肯定的。方天若,字彥稽,儀也,正中子,莆田城關方巷人。紹聖四年(1097)廷試進士,在“對策大略”中論以崇復熙、豐法制,且言:“元?大臣當誅戳,而不洙戳,子孫當禁錮;而不禁錮,資產當籍沒;而不籍沒,朝政、政刑之失莫大於此!”章?讀其答卷大喜,撥置第二人(榜眼),初調彰信軍節度推官。元符三年(1100)以徐鐸薦,召為秘書省正字。方與蔡京關係較好。蔡京失勢後,天若被貶為越州觀察推官。京復相後,又召為校書郎,歷泉州通判,福建路轉運判官,再遷湖南轉動使,罷去。後起知泉州,累遷秘書少監加右文殿修撰,未行為言者所攻,遂致仕。所以說方天若這篇《木蘭水利志》是十分有重要價值的史料。   註:在莆田市區西南5公里的木蘭山下,木蘭溪與興化灣海潮匯流處。始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國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並發揮其水利效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莆陽文輯》
木蘭陂

木蘭陂

論蔡京疏

  方軫的《論蔡京疏》曾轟動朝野,清末邑人塗慶瀾在編輯《莆陽文輯》時選用了它。被塗錄用的奏疏僅29篇,《論蔡京疏》是其中之一,可見這篇文章在編者心目中的地位。方軫曾是個著名的討蔡英雄。他因討蔡失敗被放逐嶺南受苦;十九年後,新君登基,蔡京被逐出京城,“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使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方軫轉敗為勝,冤案終於得到平反,還官復原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今天有必要重讀《論蔡京疏》,查一查蔡京變法失敗的原因。 《論蔡京疏》一開頭就寫道:“臣軫謹言,蔡京睥睨社稷,內懷不道,效王莽自立為司空,效曹操自立為魏國公,視祖宗為無物,玩陛下如嬰兒,專以紹述熙豐之說為自謀之計。京不孝夾持人主,下以謗訕詆誣天下。大臣保家族不敢議,小臣護寸祿不敢言。顛倒紀綱,恣意妄作,自古人臣之奸,未有如京今日之甚者”。但是,方軫的這些言論卻與歷史的客觀實際大有出入。  據《重刊興化府志·蔡京傳》記載,蔡京是王安石變法的堅決擁護者和得力幹將。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在滿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對聲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為宰相,實行變法;次年,興化軍仙遊縣蔡京進京應試,得中進士,投入變法的大潮中去。“調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時弟卞己為舍人,故事人官以先後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書命,朝廷榮之”。短短數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員變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和王安石的重用。神宗死後,子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聽政。1086年,司馬光出任宰相,盡復舊人舊法,對新人新法一概排除,王安石變法失敗。元佑八年(1093年),哲宗親政,重新使用變法者,任命章忄享為相。不久,蔡京回都城,任戶部尚書。《重刊興化府志》說,“章忄享復變役法,置司講議,久不決”。蔡京見狀,主動上前積極配全,幫章解決問題。元佑元年王安石在江寧(今江蘇南京)去世;八年後,蔡京還繼續宣傳和介紹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遺志有人繼承,把變法運動推向深入。   崇寧元年(1102年),徽宗“決意用京”,拜尚書左丞。不久又代曾布為右僕射。二年正月,進左僕射。京起於逐臣,一朝得志,天下拭目所為”。(《重刊興化府志·蔡京傳》這次變法進行了四年,效果尚好。《重刊興化府志》稱之為“時承平既久,帑庾盈溢”,有了富國強兵的氣息。蔡京也因改革有功而“累轉司空,封嘉國公”,位列三公,高貴無比。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崇寧五年(1106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長竟天”,景色十分壯觀。這本是自然現象,彗星有自己的運行規律。但是,反對派卻藉此大作文章,攻擊改革,胡說蔡京變法觸犯天廷發怒,不改不行。“帝以言者,毀黨碑,凡所建置一切罷之”,並免去蔡京宰相之職。 次年即大觀元年(1107年),宋徽宗又起用蔡京輔國,復拜左僕射。後以南丹納土,拜太尉;受八寶,拜太師。這是蔡京第二次輔國,時年61歲。之所以又讓蔡京上台,繼續輔助徽宗變法,是因為翻案不得人心。宋神宗以後的歷史反覆證明,北宋的出路在於改革,改革則存,不改革則亡。 從1070年中進士,到1106年彗星出現,前後36年,是忠是奸,徽宗心中更是有數,蔡京是個不可多得的改革者。此時蔡京已61歲了,找個藉口“因勝而收”不再當宰相,也是可以的。但他卻要效法興化先哲,走愚忠之路。他的“願盡死”也就成了將變法進行到底的誓言,倒成了個令人尊敬的長者。  既然如此,那么,方軫說“蔡京睥睨社稷,內懷不道”也就成了荒唐的了。蔡京當官後,念念不忘錢四娘、林從世未竟之業,為莆田木蘭陂的最終建成,做出重大的貢獻,時至今日,許多莆田人還牢記蔡京為莆田人民所做的功德。愛家鄉和愛國家是一致的,要是“內懷不道”,那么崇寧改革所取得的會是“時承平既久,帑庚盈謚”嗎?要是“內懷不道”,那么在莆田木蘭陂的功德碑上,還會有蔡京沾邊嗎? 宣和六年(1124年),此時蔡京年近八十,而徽宗卻要致仕四年的蔡京“再起,領三省,京至是四輔國。目昏目毛,不能事事,悉決於季子絛。凡京所判,皆絛為之,且代京入奏”。(《重刊興化府志·蔡京傳》)蔡京每次出任宰輔時,面臨的都是爛攤子,而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時,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保守派“通天臣”官員乘機干擾和破壞,把蔡京趕下台。從1100年徽宗即位,到1124年第四次任用蔡京為相,有整整24年時間,可以辦許多事情,但徽宗有時卻有點昏,視變法為兒戲,屢屢要蔡京“致仕”,長保守派的志氣,滅改革派的威風,使變法的阻力越來越大。到了蔡京不能辦事時再起用他,已遲了,且改革越來越難,所以,過了不久,蔡京又下了台。從中可以看出,不是蔡京誤國,而是“通天臣”誤國。 王安石被人罵為“亂臣賊子”,是因為“祖宗之法不可變”。列寧所以稱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是因為堅持了理論和實際相聯繫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我們今天遵循這一研究方法,重新認識《論蔡京疏》,就有了以上這些新體會。  《莆陽文輯》

蔡京碑的來歷

  在大足北山佛灣,眾多神佛雕像之中,樹立著一塊石碑,高三點七米,寬一點三七米,碑的正中,鐫刻著兩行篆文:“趙懿簡公神道碑。”據考證,此碑文確係宋代宰相蔡京所書,所以又叫做“蔡京碑”。   這塊碑石上所刻,是趙懿簡公的墓志銘。這就奇了!大足北山既沒有他的墓地,趙懿簡公又不是大足人,甚至連大足北山也不曾來過。那么,這塊墓誌碑又是如何飛到北山石刻群中來的呢?   說來話長,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話說北宋年間,有兩個著名的人物,一個叫蘇軾,另一個叫蔡京。他二人都是當代響噹噹的大書法家,寫得一手好字。名山古剎,到處都有他二人的題字,列入“米、蔡、蘇、黃”四大家之中,名噪一時。 但是後人將蔡京從四大家之中除名,換為他的同鄉蔡襄。  卻說這蔡京與蘇軾,在書法界雖是同行,但政見上卻是政敵。蘇軾是元佑黨人,蔡京卻鑽進了新黨,二人為了政見的分歧,經常爭執得形同水火,總想置對方於死地。   再說這蔡京雖然才學出眾,可心地險惡。在新黨得勢,蔡京高居相位時,便不擇手段,伺機報復。不僅將蘇軾逐出京師,而且將蘇軾的書法也貶得一文不值,把它說成了一堆臭狗屎。不僅如此,還通令全國,將蘇軾在各地所題碑碣一一搗毀,片石不存。蔡京手下有一名貼心干將,名叫趙二的,就曾親自帶領一彪人馬,四處變本加厲地執行蔡太師的命令。將蘇軾所寫的碣石碑文幾乎毀盡。後來趙二由於執行相令有功,依附蔡京權勢,青雲直上,當了大官。   這趙二不是別人,乃是蔡京同黨趙懿簡的親侄子。所以當趙懿簡在陝西老家病逝之後,他便捧著當代著名文士范祖禹所寫的祭文,懇求恩師蔡京屈駕書寫,以傳後世。蔡京其人,不僅愛官,而且愛名,凡有一顯書法技藝的機會,是決不放過的,此次心腹趙二來求,自然欣然應允。龍飛鳳舞,一揮而就,頗有神韻。趙二喜得墨寶,再三叩謝。捨不得交與鄉野石匠粗刻濫制,便私自藏了。另請家鄉賣文秀才,重新寫過,刻製成碑。那死去了的叔公趙懿簡又如何得知呢?   誰想若干年後,人世滄桑,舊黨得勢,蔡京倒台。不消說那趙二也身受牽連。倉惶連夜潛逃,隨身所帶珍寶細軟中,就有他當年珍藏的蔡京所書“趙懿簡公墓志銘”。   一日,趙二來到一個山區小鎮。見一群人正圍著一堆火在那裡叫罵不止。仔細一聽,原來罵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恩師蔡京蔡太師。有的罵他奸賊,有的罵他奸黨,也有人罵他是臭狗屎。原來蔡京失勢之後,舊黨上台,蘇軾等人將蔡京恨之入骨,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四處派人將蔡京所題寫的碑文一一搜出,盡行搗毀,甚至將他逐出書法家的行列,將“米、蔡、蘇、黃”改成了“蘇、黃、米、蔡”,這“蔡”也變成了“蔡襄”,而決不承認蔡京在書法界的地位。眼前那火堆中燃燒的,正是蔡京所題的一塊金匾。眾人一邊罵,一邊笑。趙二眼看著一代大師的墨寶化為灰燼,暗中痛惜萬分。心想:村夫孤陋寡聞,你們幾個怎懂得這字的珍貴价值呢?   當晚,趙二投宿一家山間野寺,青燈之下,展開蔡京所書之“趙懿簡公墓志銘”,一邊賞讀,一邊流淚。回想起往日榮華,今日苦境,叔公仙逝,恩師失意,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日暮途窮,名利有什麼意思呢?於是決定隱姓埋名,遁入空門,了此殘身。   話說若干年後,趙二和尚雲遊到大足北山龍崗寺,見此地石刻精美,山水空靈,確實是一個理想的修行之地。於是拜見長老,懇求留下做一個和尚。長老見他心誠意敬,談吐不俗,也就答應了。   趙二來到北山,每日功課完畢,總是在佛灣盡情欣賞石刻藝術,心中讚嘆不已。一日,忽然萌生出一個念頭:我何不多出幾兩紋銀,懇求技藝高超的石雕藝人,將恩師蔡京殘留此間的珍貴墨跡,刻上石壁,傳之後世。既可寄託我對叔公的一片懷念,也可表達我對恩師的一番敬意。世人說,蔡京該殺,但他的字還是好的,切不可以人廢文,以人毀字。將傳世珍寶,棄之於地,實在可惜。   於是,趙二暗暗尋找機會,與佛灣工匠們混熟。有一天,他假意鋪開蔡京墨跡,痛哭失聲。工匠們問時,他才說:紙上所書是他已故叔公的祭文,當日倉促,未能及時刻上石碑,事後想起,總覺對不起叔公大人,成了一塊心病。工匠們聽了,笑道:“這有何難,刻石雕像,出在我等手上。空時加班幫你刻了,也好了卻你這行孝人的一片心愿。”   趙二聞言大喜,破涕為笑,連連叩謝,弄得眾工匠不知究竟是怎么回事。   幾日之後,工匠果真按照趙二的意思將“趙懿簡公神道碑”刻上青石,工匠無知,他們既不過問黨爭的是非,也不知道趙懿簡是何許人。因此,這塊不十分顯眼的碑石,得以安然混雜於北山石刻群中,春去秋來,王朝更迭,也不曾惹出什麼風波、是非。歷經數百年,迄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山石壁之上,也算幸事。   據說,這就是“蔡京碑”的來歷。借問今天來大足北山參觀石刻的人們,你們讀了這篇傳說故事,心中又有何感觸呢?

文學作品

  《保和殿曲宴記》一卷。  《太清樓侍宴記》一卷。  《延福宮曲宴記》一卷。  按:以上三記均收錄南宋王明清《揮塵集》余話卷之一中。共有載:蔡京之孫蔡微,“自云:‘當其父祖富貴鼎盛時,悉貯於隆儒亨會閣。此百分之一二焉。國禍家艱之後,散落人間,不知其幾也’”。其《保和殿曲宴記》與《太清樓侍宴記》也收錄於《說郛三種》第八冊。以上三種均已在1988年、2001年出版。  《宣和書譜》二十卷。  按:《宣和書譜》二十卷,不著撰者姓氏,所記宋徽宗時內府所藏名家法帖,首列帝王諸書為一卷,次列篆隸為一卷,次列正書為四卷,次列行書為六卷,次列草書為七卷,末列分書為一卷,後附制誥。所記書家近二百,上起漢、魏,下迄趙宋。《四庫全書提要》云:“宋人之書。終於蔡京、蔡卞、米芾,殆即三人所定與欠!”  《宣和畫譜》二十卷。存  按:據《福建藝文志》卷三十八史部十方譜錄類有載:“《宣和畫譜》二十卷,仙遊蔡京等著。《鐵琴銅劍樓書目》云:不著撰人姓名,蓋當時米襄陽、蔡京等奉敕纂定者。”

人物傳記

  蔡京字元長,興化仙遊人。登熙寧三年進士第,調錢塘尉、舒州推官,累遷起居郎。使遼還,拜中書舍人。時弟卞已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後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書命,朝廷榮之。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  元豐末,大臣議所立,京附蔡確,將害王珪以貪定策之功,不克。司馬光秉政,復差役法,為期五日,同列病太迫,京獨如約,悉改畿縣雇役,無一違者。詣政事堂白光,光喜曰:“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已而台諫言京挾邪壞法,出知成德軍,改瀛州,徙成都。諫官范祖禹論京不可用,乃改江、淮、荊、浙發運使,又改知揚州。歷鄆、永興軍,遷龍圖閣直學士,復知成都。  紹聖初,入權戶部尚書。章惇復變役法,置司講議,久不決。京謂惇曰:“取熙寧成法施行之爾,何以講為?”惇然之,雇役遂定。差雇兩法,光、惇不同。十年間京再蒞其事,成於反掌,兩人相倚以濟,識者有以見其奸。  卞拜右丞,以京為翰林學士兼侍讀,修國史。文及甫獄起,命京窮治,京捕內侍張士良,令述陳衍事狀,即以大逆不道論誅,並劉摯、梁燾劾之。衍死,二人亦貶死,皆錮其子孫。王岩叟、范祖禹、劉安世復遠竄。京覬執政,曾布知樞密院,忌之,密言卞備位承轄,京不可以同升,但進承旨。徽宗即位,罷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帝留京畢史事。逾數月,諫官陳瓘論其交通近侍,瓘坐斥,京亦出知江寧,頗怏怏,遷延不之官。御史陳次升、龔垂、陳師錫交論其惡,奪職,提舉洞霄宮,居杭州。  童貫以供奉官詣三吳訪書畫奇巧,留杭累月,京與游,不捨晝夜。凡所畫屏幛、扇帶之屬,貫日以達禁中,且附語言論奏至帝所,由是帝屬意京。又太學博士范致虛素與左街道錄徐知常善,知常以符水出入元符後殿,致虛深結之,道其平日趣向,謂非相京不足以有為。已而宮妾、宦官合為一詞譽京,遂擢致虛右正言,起京知定州。崇寧元年,徙大名府。韓忠彥與曾布交惡,謀引京自助,復用為學士承旨。徽宗有意修熙、豐政事,起居舍人鄧洵武黨京,撰《愛莫助之圖》以獻,徽宗遂決意用京。忠彥罷,拜尚書左丞,俄代曾布為右僕射。制下之日,賜坐延和殿,命之曰:“神宗創法立制,先帝繼之,兩遭變更,國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京頓首謝,願盡死。二年正月,進左僕射。  京起於逐臣,一旦得志,天下拭目所為,而京陰托“紹述”之柄,箝制天子,用條例司故事,即都省置講議司,自為提舉,以其黨吳居厚、王漢之十餘人為僚屬,取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冗官、國用、商旅、鹽澤、賦調、尹牧,每一事以三人主之。凡所設施,皆由是出。用馮澥、錢遹之議,復廢元祐皇后。罷科舉法,令州縣悉仿太學三舍考選,建辟雍外學於城南,以待四方之士。推方田於天下。榷江、淮七路茶,官自為市。盡更鹽鈔法,凡舊鈔皆弗用,富商巨賈嘗齎持數十萬緡,一旦化為流丐,甚者至赴水及縊死。提點淮東刑獄章縡見而哀之,奏改法誤民,京怒,奪其官。因鑄當十大錢,盡陷縡諸弟。御史沈畸等用治獄失意,羈削者六人。陳瓘子正匯以上書黥置海島。  南開黔中,築靖州。辰溪徭叛,殺漵浦令,京重為賞,募殺一首領者賜之絹三百,官以班行,且不令質究本末。荊南守馬珹言:“有生徭,有省地徭,今未知叛者為何種族,若計級行賞,俱不能無枉濫。”蔣之奇知樞密院,恐忤京意,白言珹不體國,京罷珹,命舒亶代之,以剿無群徭為期。西收湟川、鄯、廓,取牜羊牁、夜郎地。  擢童貫領節度使,其後揚戩、藍從熙、譚稹、梁師成皆踵之。凡寄資一切轉行,祖宗之法蕩然無餘矣。又欲兵柄士心皆歸己,建澶、鄭、曹、拱州為四輔,各屯兵二萬,而用其姻昵宋喬年、胡師文為郡守。禁卒乾掫月給錢五百,驟增十倍以固結之。威福在手,中外莫敢議。累轉司空,封嘉國公。  京既貴而貪益甚,已受僕射奉,復創取司空寄祿錢,如粟、豆、柴薪與傔從糧賜如故,時皆折支,亦悉從真給,但入熟狀奏行,帝不知也。  時元祐群臣貶竄死徙略盡,京猶未愜意,命等其罪狀,首以司馬光,目曰奸黨,刻石文德殿門,又自書為大碑,遍班郡國。初,元符末以日食求言,言者多及熙寧、紹聖之政,則又籍范柔中以下為邪等凡名在兩籍者三百九人,皆錮其子孫,不得官京師及近甸。五年,進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安遠軍節度使,改封魏國。  時承平既久,帑庾盈溢,京倡為豐、亨、豫、大之說,視官爵財物如糞土,累朝所儲掃地矣。帝嘗大宴,出玉琖、玉卮示輔臣曰:“欲用此,恐人以為太華。”京曰:“臣昔使契丹,見玉盤琖,皆石晉時物,持以夸臣,謂南朝無此。今用之上壽,於禮無嫌。”帝曰:“先帝作一小台財數尺,上封者甚眾,朕甚畏其言。此器已就久矣,倘人言復興,久當莫辨。”京曰:“事苟當於理,多言不足畏也。陛下當享天下之奉,區區玉器,何足計哉!”  五年正月,彗出西方,其長竟天。帝以言者毀黨碑,凡其所建置,一切罷之。京免為開府儀同三司、中太乙宮使。其黨陰援於上,大觀元年,復拜左僕射。以南丹納土,躐拜太尉,受八寶,拜太師。  三年,台諫交論其惡,遂致仕。猶提舉修《哲宗實錄》,改封楚國,朝朔望。太學生陳朝老追疏京惡十四事,曰瀆上帝、罔君父、結奧援、輕爵祿、廣費用、變法度、妄製作、喜導諛、箝台諫、熾親黨、長奔競、崇釋老、窮土木、矜遠略。乞投畀遠方,以御魑魅。其書出,士人爭相傳寫,以為實錄。四年五月,彗復出奎、婁間,御史張克公論京輔政八年,權震海內,輕錫予以蠹國用,托爵祿以市私恩,役將作以葺居第,用漕船以運花石。名為祝聖而修塔,以壯臨平之山;託言灌田而決水,以符“興化”之讖。法名退送,門號朝京。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徙郡之惡。不軌不忠,凡數十事。先是,御史中丞石公弼、侍御史毛注數劾京,未允,至是,貶太子少保,出居杭。  政和二年,召還京師,復輔政,徙封魯國,三日一至都堂治事。京之去也,中外學官頗有以時政為題策士者。提舉淮西學士蘇棫欲自售,獻議請索五年間策問,校其所詢,以觀向背,於是坐停替者三十餘人。初,國制,凡詔令皆中書門下議,而後命學士為之。至熙寧間,有內降手詔不由中書門下共議,蓋大臣有陰從中而為之者。至京則又患言者議己,故作御筆密進,而丐徽宗親書以降,謂之御筆手詔,違者以違制坐之。事無巨細,皆托而行,至有不類帝札者,群下皆莫敢言。由是貴戚、近臣爭相請求,至使中人楊球代書,號曰“書楊”,京復病之而亦不能止矣。  既又更定官名,以僕射為太、少宰,自稱公相,總治三省。追封王安石、蔡確皆為王,省吏不復立額,至五品階以百數,有身兼十餘奉者。侍御史黃葆光論之,立竄昭州。拔故吏魏伯芻領榷貨,造料次錢券百萬緡進入,徽宗大喜,持以示左右曰:“此太師與我奉料也。”擢伯芻至徽猷閣待制。  京每為帝言,今泉幣所積贏五千萬,和足以廣樂,富足以備禮,於是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作《大晟樂》,制定命寶。任孟昌齡為都水使者,鑿大伾三山,創天成、聖功二橋,大興工役,無慮四十萬。兩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為稷、契、周、召也。又欲廣宮室求上寵媚,召童貫輩五人,風以禁中逼側之狀。貫俱聽命,各視力所致,爭以侈麗高廣相夸尚,而延福宮、景龍江之役起,浸淫及於艮岳矣。  子攸、壝、絛,攸子行,皆至大學士,視執政。鞗尚茂德帝姬。帝七幸其第,賚予無算。命坐傳觴,略用家人禮。廝養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論益不與,帝亦厭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為地,再起領三省。京至是四當國,目昏眊不能事事,悉決於季子絛。凡京所判,皆絛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從以下皆迎揖,呫囁耳語,堂吏數十人,抱案後從,由是恣為奸利,竊弄威柄,驟引其婦兄韓梠為戶部侍郎,媒糵密謀,斥逐朝士,創宣和庫式貢司,四方之金帛與府藏之所儲,盡拘括以實之,為天子之私財。宰臣白時中、李邦彥惟奉行文書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發其事,上怒,欲竄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養,而安置韓梠黃州。未幾,褫絛侍讀,毀賜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時中等白罷絛以撼京,京殊無去意。帝呼童貫使詣京,令上章謝事,貫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數年,當有相讒譖者。”貫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貫,帝命詞臣代為作三表請去,乃降制從之。  欽宗即位,邊遽日急,京盡室南下,為自全計。天下罪京為六賊之首,侍御史孫覿等始極疏其奸惡,乃以秘書監分司南京,連貶崇信、慶遠軍節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年八十。  京天資凶譎,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顓狙伺為固位計,始終一說,謂當越拘攣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屢罷屢起,且擇與京不合者執政以柅之。京每聞將退免,輒入見祈哀,蒲伏扣頭,無復廉恥。燕山之役,京送攸以詩,陽寓不可之意,冀事不成得以自解。見利忘義,至於兄弟為參、商,父子如秦、越。暮年即家為府,營進之徒,舉集其門,輸貨僮隸得美官,棄紀綱法度為虛器。患失之心無所不至,根株結盤,牢不可脫。卒致宗社之禍,雖譴死道路,天下猶以不正典刑為恨。  子八人,壝先死,攸、翛伏誅,絛流白州死,鞗以尚帝姬免竄,餘子及諸孫皆分徙遠惡郡。

蔡京的結局

  據王明清《揮塵後錄》記載:“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於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  據傳,蔡京被流放嶺南,臨行之前,他的金銀珠寶裝了滿滿一大船,顯然不窮。不窮而被餓死,何也?原來,沿途老百姓憎恨這個巨貪大惡,不賣給他“食飲之物”,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到長沙,無處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裡,病困交加,饑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於此”,最後“腹與背貼”,餓極而死。死後因沒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屍,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者的漏澤園中。  萬千錢財今何在,千古留下惟罵名。

蔡京遺骨之謎

  蔡京作為一代奸相,歷史似乎早有定論。但令人驚愕的是蔡京死後42年,竟然從他的胸部冒出一個卍字,卍字是佛祖瑞相的標記,而蔡京這樣一個遭萬人唾罵的奸人為何配有佛祖的瑞相?請看宋代學者《容齋隨筆》作者洪邁的一篇記敘:   《法苑珠林》敘佛之初生云:開卍字於胸前,躡千輪於足下。又《占相部》云:如來至真,常於胸前自然卍字,大人相者乃往古世蠲除穢濁不善行故。予於《夷堅丁志》中載蔡京胸字,言“京死四十二年遷葬,皮肉消化已盡,獨心胸上隆起一卍字,高二分許,如鐫刻所就。正與此同,以大奸誤國之人,而有此祥,誠不可曉也,豈非天崩地坼,造化定數,故地產異物,以為宗社之禍邪。”

相關評價

  《宋史》將蔡京列入《奸臣傳》,大加貶斥。但是不少人替他寫過翻案文章。蔡京死後,其門人呂川卞醵錢以葬,曾為蔡京寫墓誌,有“天寶之末,姚、宋何罪”之句,認為金兵入侵不能全歸罪於蔡京。  南宋人葉適說:“宋財賦之入比唐增倍,熙豐以後又增數倍,‘而蔡京變鈔法,以後比熙寧又再倍矣。’”代初年設立鹽法,“置局設官,令商人販鬻”。都是蔡京鹽法的延伸。  王夫之亦稱:“方臘之反,毆之者朱動花石之擾,非新法迫之也。”

家庭情況

  《水滸傳》第三十七回說蔡京有一子,名蔡得章,“為官貪婪,作事驕奢”。  乾隆二十五年《蔡氏族譜》記載蔡京有八子。

蔡京與九仙茶傳奇

  飲譽四海的仙遊“九條茶”,原本仙遊人是叫“九仙茶”的。據傳,“九仙茶”早在北宋就已經成為“貢茶”,並且還是由其一代權臣蔡京宰相直接進貢給大宋皇帝的。孰知這一“貢茶”來歷,卻與其九鯉湖的九仙及其仙夢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呢。  話說北宋曾經以五度當宰相而為宋徽宗倚重的權臣蔡京,誰能料想兒童時代的他,不但是一個非常聰明好學的學子,而且還是個非常會玩好吃的饞小子呢。據說,他只要聽到大人們說什麼東西好吃的,或其有什麼補益的他都要纏著奶奶去買來親嘴嘗嘗鮮。有一天,他放學回家時聽見路上大人們在說:“現在大暑時節的荔枝吃了大補身子,當地的龍眼吃了最補腦子,所以又叫‘益智果’。” 他回家後就迫不及待采了兩筐子荔枝和龍眼,想必吃的越多對於補身子和補腦子都是大有好處的。後來上學的路上,又聽到有人在議論,本地出產的淡水螃蟹真好吃,最能補骨子,本地羊吃山海之間的草葉,長出的羊肉最細嫩,吃了最能補氣力。於是,巴不得一回家就纏著奶奶煮螃蟹、煅羊肉拚命吃個痛快。  豈能料想,當天晚上因其雜吃過分,消化不了,肚子既痛又脹,急的他奶奶團團轉。巴不得天一亮,就去請醫生看病吃藥,可就是一吃藥就拉肚子,一停藥就又肚子脹,連續幾天都是如此。因其蔡京的父母都在朝廷東京,無奈之下,奶奶只好叫來轎夫,抬著奶孫倆到九鯉湖祈夢抽籤,以求快快治好小蔡京的肚子病。當天晚上,奶孫倆在九仙祠睡下不久,奶奶鼾聲如雷,小蔡京卻在晃悠悠的進入了夢鄉中。朦朦朧朧之中,只聽得有個提葫蘆的老者聲音深沉地怪責小蔡京說:“捨近求遠,何不愚哉!既然來找我九仙公,為何不喝我九仙茶?”  聰明伶俐的小蔡京當即被喝驚醒了過來。他立即喊醒了奶奶,奶奶正要責怪孫子吵醒了她做不成夢,會壞了大事的,誰知小蔡京已經那么快就得到了九仙公的夢示了。頗通詩書文墨的奶奶,聽到了“為何不喝我九仙茶?”這句偈語時,頓時恍然大悟了過來!心裡不迭地在埋怨自己,當時什麼就偏偏沒有想到流傳千百年的民間秘方用九仙茶來治療孫子的消化不良症呢?於是,第二天一大早奶孫倆就坐轎子到龍華去買來九仙茶,果然泡了幾泡茶,一喝下不久,便把久治不愈的肚子脹怪病給治癒了。  正因為有了這次刻骨銘心的經歷,蔡京體驗了九仙茶的治病養生奇效,所以,他畢生喜歡飲用家鄉的九仙茶。  有一天,宋徽宗與蔡京父子演練到高興時,創作了一曲《叨叨令》(後來改編成為莆仙戲的曲目)新詞,就在宰相府用膳。誰能料想,宋徽宗對於蔡京精心為他安排的仙遊家鄉特色小吃,可把皇帝給饞壞了!當宋徽宗吃到“扁食”時,直呼蔡愛卿你家這東西可比宮廷的餃子好吃多了,連喝下去的蔥油湯味咽下去了還會從咽喉反串到鼻孔里爬出,真實回味無窮哪!喝完了一碗又一碗;當他吃到“乾悶羊肉”時,直呼蔡愛卿你家這東西可比宮廷的燒煅羊肉好吃多了,不但沒有一點羊膻味而且更加脆嫩香醇;當他吃用螃蟹肉膏炒“興化米粉”時,直呼蔡愛卿你家這東西可比宮廷的龍鬚麵好吃多了,不但令人賞心悅目,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大快朵頤!那香酥脆膩的雞卷和那用九仙紅酒燜就濃香四溢的九仙狗肉,以及那用山珍海味烹調合成的九仙齋,吃的不亦樂乎。等宋徽宗打飽呃以後還不肯罷休,看著蔡京問他廚房裡還有多少未吃過的給再打包回去孝敬皇太后,讓她老人家也嘗嘗你相爺仙遊老家的特色風味美食吧。並且臨走之前,還吩咐蔡京父子明天我還要再來演練戲曲和再吃這些風味特色菜呢!  可是,第二天蔡京父子特意請假在家準備了半天菜餚,卻不見皇帝大駕光臨。直到中午,才見到宮廷宦官急匆匆來相府稟告蔡京,說是昨天晚上皇帝和皇太后因為你家那些菜餚太好吃了,吃的太飽了,肚子脹的消化不了,現在還難受的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太醫也沒有特效藥。蔡京聽到後,立即回想起當年自己貪吃引起消化不良症的往事,當即叫蔡攸拿一袋九仙茶和鹹柑,親自跟隨宦官馬上當面為皇帝和皇太后去熬、泡九仙茶和鹹柑,讓他們母子倆趁熱喝下。誰知道經過蔡京按照家鄉傳統如法炮製的熬、泡九仙茶和鹹柑,皇帝和皇太后剛剛喝下,就覺得好像有一條輕柔的絲絨,在沿著滑潤的咽喉緩緩的撫摩著咽喉壁,而後直溜溜地彈落到肚子裡,又像石子輕輕地落入水池,直攪的泛起陣陣漣漪,仿佛令人看到盛滿瓊漿玉液的瑤池裡,清香四溢的荷花在悠然蕩漾著;而喉嚨里又分明迴蕩著令人回味無窮的嚼過橄欖那種微微苦澀而又漸漸回甘的隱隱異香,只覺得有一線涼噝噝的東西,在順著咽喉,沿著鼻孔往上反串,漸漸地擴而展之,以致於透析到整個口腔牙隙,使其口頰生香,神清氣爽。一會兒,只聽見皇帝和皇太后肚子裡仿佛有陣陣清流汩汩的聲響之後,連續打了幾個飽呃,放了幾陣子“龍鳳炮”,頓時,只覺得皇帝和皇太后母子倆豁然開朗,神采飛揚異口同聲贊曰:“愛卿這是哪路神仙給你的神茶?真是太神了!味道可真是好的難以言表,喝了這茶水,喉嚨都有清香爽沁的感覺。你平時為何也不給我嘗嘗?”蔡京趕緊拜曰:聖上和皇太后真是洪福齊天!更是睿智英明!只是因為平時聖上和皇太后習慣於飲用宮廷裡面的“小龍團”御茶,那是人間茶之極品,而臣所飲用乃是從小到大習慣於飲用的仙遊地方土製的家鄉茶,它外表粗糙,生長於千米高山之上,不同於一般茶樹,是山上野茶及雙子葉植物綱山毛櫸科的喬木樹的幼嫩芽葉製成,且飲用之時最好還要加點兒食鹽,類似於飲用鹹橄欖味的茶湯。“九仙茶”在我仙遊家鄉民間視為有藥、飲兩用功效,臣少年時曾經消食不良,後來到九鯉湖祈夢,得九仙夢示,找東山寺僧和岩里寺尚安祖師討來“九仙茶”所制之“藥丹茶”,服用之後才把病治癒,由此而切身感受此茶確實清香酸甜,回味久遠,既可消食化積,又能清喉潤肺,深受民間青睞之奧妙。只是此茶與“小龍團”御茶相比,未免顯得粗糙簡陋,不堪入於聖上和皇太后龍鳳之視眼,今天,實在出於聖上和皇太后的龍顏玉體調適之急需,臣才敢於冒然獻陋,承蒙聖上和皇太后慧眼識珠,果然此九仙茶雖曰外表不堪入於聖眼,其實誠如聖上和皇太后所言,此茶還真得與神仙有不解之緣呢。”聽到這裡,皇太后老人家迫不及待地催促蔡京快快把此茶與神仙有不解之緣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返回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小程式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糾錯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
蔡京_蔡京介紹_書法字典 載入中....

書法推薦

精彩推薦

上拉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