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獨孤及的《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
全文:
結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
所以王佐才,未能忘茅茨。
罷官梁山外,獲稻楚水湄。
適會傅岩人,虛舟濟川時。
天網忽搖頓,公才難棄遺。
鳳凰翔千仞,今始一鳴岐。
上馬指國門,舉鞭謝書帷。
預知大人賦,掩卻歸來詞。
天子方在宥,朝廷張四維。
料君能獻可,努力副疇咨。
舊友滿皇州,高冠飛翠蕤。
相逢絳闕下,應道軒車遲。
高侯秉戎翰,策馬觀西夷。
方從幕中事,參謀王者師。
賈生去洛陽,焜耀琳琅姿。
芳名動北步,逸韻凌南皮。
肅肅舉鴻毛,冷然順風吹。
波流有同異,由是限別離。
漢塞隔隴底,秦川連鎬池。
白雲日夜滿,道里安可思。
夢想浩盈積,物華愁變衰。
因君附錯刀,送遠益淒其。
四海各橫絕,九霄應易期。
不知故巢燕,決起棲何枝。
參考注釋
燕石
(1). 燕山 所產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註:“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聖水》:“ 聖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後以“燕石”喻不足珍貴之物。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範金鄉》詩之一:“我有結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後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 唐 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 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華。”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 馮浩 箋註:“《後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 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參見“ 燕然石 ”。
卞和
春秋 楚 人。相傳他得玉璞,先後獻給 楚厲王 和 楚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受刑砍去雙腳。 楚文王 即位,他抱璞哭於 荊山 下, 文王 使人琢璞,得寶玉,名為“和氏璧”。《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 卞和 獻寶, 楚王 刖之。”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魚目笑之 卞和 恥。”參閱《韓非子·和氏》、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獨孤及名句,送陳兼應辟兼寄高適、賈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