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兵鉏逆節,風烈照無餘

魯晦之 《次唐彥猷願亭林韻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魯晦之的《次唐彥猷願亭林韻》

全文:
煙雨三家市,黃門卜此居。
著書千紙在,祠宇幾掾疏。
潮汐成今古,牛羊有里墟。
舉兵鉏逆節,風烈照無餘

魯晦之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舉兵

出兵;起兵

舉兵出征

舉兵北上

逆節

(1).叛逆的念頭或行為。《管子·勢》:“逆節萌生,天地未形,先為之政,其事乃不成。” 尹知章 註:“言將為篡殺凶逆之節。”《隋書·地理志下》:“其人性並輕悍,易興逆節。” 清 侯方域 《顏真卿論》:“是時 僕固懷恩 雖未叛,然其逆節已著矣。”

(2).指違背倫*理的行為。《國語·越語下》:“逆節萌生。” 韋昭 註:“害殺忠正,故為逆節。” 漢 劉向 《列女傳·魏節乳母》:“豈可利賞畏誅之故,廢正義而行逆節哉!”

(3).猶叛逆。《後漢書·朱浮傳》:“今 彭寵 反畔, 張豐 逆節,以為陛下必棄捐它事,以時滅之。”《新唐書·外戚傳·武三思》:“ 睿宗 立,以父子皆逆節,斲棺暴屍,夷其墓。” 清 龔煒 《巢林筆談續編·六朝名教頹陵》:“ 晉 王敦 、 桓溫 ,叛臣也,而《世説》猶稱 敦 為 王大將軍 ,稱 溫 為 桓公 , 六朝 名教頽陵,恬不以逆節為異。”

(4).指叛逆者。 三國 魏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揜討逆節,折衝四海。”《宋書·沉文秀傳》:“凡諸逆節,親為戎首,一不加罪, 文炳 所具。” 唐 杜甫 《詠懷》之一:“胡雛逼神器,逆節同所歸。” 仇兆鰲 註:“逆節,指附賊者。”

(5).違背法度。《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凡殺無辜十六人,至一家母子三人。逆節絶理。”

(6). 陝西 臨潼 風俗。重陽節登 驪山 ,飲茱萸酒,親友互贈棗糕,名曰“逆節”。參閱《陝西通志·風俗》。

風烈

(1).風猛烈。《論語·鄉黨》:“迅雷風烈必變。”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鉦鼓大作,虎士電怒,風烈火揚,城摧眾陷。”

(2).風教德業。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 齊王 ﹞問 楚 地之有無者,願聞大國之風烈,先生之餘論也。”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 欽之 ﹞知 和州 ,聲振天下。嗚呼!得非承其祖之風烈邪!” 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後又一紙》:“後代有 齊國 ,亦無一達人。惟 田橫 之卒,五百人從之,斯不愧祖宗風烈。”

(3).風操;風範。《新唐書·張九齡傳》:“ 建中 元年, 德宗 賢其風烈,復贈司徒。”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張詠傳》:“公風烈如此,而不至於宰相,然有 忠定 之才,而無宰相之位,於公何損?” 明 李東陽 《裕遠庵記》:“蓋是墓也,有節婦之風烈,封君之矩范。” 清 戴名世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 翟義 、 李敬業 ﹞身雖已殘,家雖已破,甘心屠刳而不悔,而其風烈猶有以聳動英雄豪傑之心。”

(4).猶風尚。《隋書·地理志中》:“今此數郡,其人尚多好儒學,性質直懷義,有古之風烈矣。”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先王之製作,古人之風烈,悉入 金 營。” 章炳麟 《復仇是非論》:“吾土 孔子 為聖之時,後生染其風烈,雖奮力抵拒者,只排其階級禮教之談。”

魯晦之名句,次唐彥猷願亭林韻名句

詩詞推薦

舉兵鉏逆節,風烈照無餘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