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泂的《金陵雜興二百首》
全文:
桃花園作芳林苑,濛汜池通祓禊堂。
前以驕奢為晉宋,後無規鑒亦齊梁。
參考注釋
桃花
亦作“ 桃華 ”。1.桃樹所開的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 唐 張志和 《漁父》詞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元 貫雲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鵑,流水桃花。” 清 龔自珍 《宋先生述》:“朱書如桃華,日罄五七十紙。” 楊朔 《海市》:“年年桃花開時,就像那千萬朵朝霞到海島上來。”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溫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語,曾為無雙今兩身。” 清 徐士鑾 《宋艷·駁辨》:“詩云:一從蕙死蘭枯後,剛道桃花好麵皮。”
(3).指桃花馬。 唐 岑參 《玉門關蓋將軍歌》:“桃花叱撥價最殊,騎將獵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贊善朝陽岩閒望歸郡中書事》詩:“畫橈淥水沙棠輕,朱鞅追風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稱。指春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相逢為我話留滯,桃花春漲孤舟起。”
(5).病名。癬的一種。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為美玉之玷。”
芳林苑
見“ 芳林園 ”。
濛汜
(1).古代神話中所指日入之處。《楚辭·天問》:“出自 湯谷 ,次於 濛汜 ;自明及晦,所行幾里?” 王逸 註:“次,舍也;汜,水涯也。言日出東方 湯谷 之中,暮入西極 蒙水 之涯也。”
(2).指日出之地。《淮南子·覽冥訓》:“邅回 濛汜 之渚。” 高誘 註:“ 濛汜 ,日所出之地。”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四:“朝為 鹹池 暉, 濛汜 受其榮。” 明 楊慎 《升庵詩話》卷一:“日從 濛汜 出,照樹出無影。”
濛汜:1.古稱日落之處。《文選·張衡<西京賦>》:“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與 濛汜 。” 薛綜 注引《楚辭》:“出自 陽穀 ,入於 濛汜 。” 唐 白居易 《開成大行皇帝輓歌詞》之三:“ 鼎湖 龍漸遠, 濛汜 日初沉。” 明 何景明 《待曙樓賦》:“賓 暘谷 以馳想,候 濛汜 而思結。”
(2).喻人垂暮之年。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郭璞<遊仙>》:“永得 安期 術,豈愁 濛汜 迫。”《晉書·藝術傳·索紞》:“少不習勤,老無吏乾, 濛汜 之年,弗敢聞命。” 清 吳偉業 《清涼山贊佛》詩之四:“遠駕求長生,逐日過 濛汜 。”
祓禊
猶祓除。古祭名。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 薛君 《韓詩章句》),或秉火求福( 杜篤 《祓禊賦》)。 三國 魏 以前多在三月上巳, 魏 以後但在三月三日。然亦有延至秋季者( 劉楨 《魯都賦》)。 漢 劉楨 《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祓禊,國於水嬉。”《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 南朝 梁 劉昭 註:“ 蔡邕 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風乎舞雩,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 唐 張志和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詩:“ 黃河 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游。”《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志祓禊水濱,酌酒賦詩。” 清 龔自珍 《百字令》詞:“珂珮晨閒,文章秋橫,祓禊西山雨。”
蘇泂名句,金陵雜興二百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