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布穀吟》
全文:
潑袴不容脫,鳥語徒殷勤。
輸租質農器,有袴那解新。
官中催科吏如虎,告時趣耕爾能許。
即今春種未入田,安得縣胥知愧汝。
卑棲挽喙良易謀,聒聒強任田家憂。
啼時未旦夜不休,班班血痕銜口頭。
人將近似測禽語,汝意真解憂農不。
或傳悍妻天所怒,姑不可撾渠不顧。
罰為此鳥聲曩愆,警世毋為郭家婦。
南方諛佛古到今,人持數珠家梵音。
區區說似一百八,譏訶勸相知何心。
浙風淮俗隔江水,意解禽言乃如此。
蘇黃妙句誰嗣之,兩地流傳並須紀。
世問儒墨紛相攻,巨細彼此臧谷同。
爭如痛飲臥長晝,付渠馬耳射東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南方
位於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點以南的地區或國家(在我國指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區)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諸葛亮《出師表》
數珠
佛教徒誦經時用來計數的成串的珠子。也叫“念珠”
梵音
(1).梵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經師論》:“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讚則號為梵音。” 唐 宋之問 《奉和幸三會寺應制》:“梵音迎漏徹,空樂倚雲懸。” 明 何景明 《再至寺》詩:“古壁棲金象,花宮出梵音。” 清 袁於令 《西樓記·捐姬》:“聽松風梵音,偶來蕭寺,看他疏寫千張紙。” 李涵秋 《廣陵潮》第六七回:“一面命小和尚替太太們點齊香燭,請大家拜佛。霎時鐃鈸叮噹,梵音高唱。”
(2).佛教謂大梵天王所出的音聲。亦指佛、菩薩的音聲。《法苑珠林》卷四九:“何等為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徹,四者其音深滿,五者周徧遠聞。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三藏法數》卷三二:“梵音者,即大梵天王所出之聲,而有五種清淨之音也。”
(3).猶梵語。亦泛指 印度 的語言。 唐 黃滔 《靈山塑北方毗沙門天王碑》:“夫 毗沙門 ,梵音, 唐 言多聞也。” 五代 齊己 《贈念<法華經>僧》詩:“更堪誦入陀羅尼, 唐 音梵音相雜時。”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音韻》:“華音論讀,必以一音為一讀;梵音論諷,雖一音,而一音之中,自有抑揚高下。” 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我雖然不曾躬聆他的梵音,但是我在印刷物上看見過他《從印度帶去的使命》。”
陳造名句,布穀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