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乾寶的《宋定伯捉鬼》
全文: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
問之,鬼言:“我是鬼。
”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
”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
”鬼言:“我亦欲至宛市。
”遂行。
數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
”鬼便先擔定伯數里。
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
”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
如是再三。
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
”於是共行。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
定伯自渡,漕漼作聲。
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 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持之。
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
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
得錢千五百,乃去。
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
”
參考注釋
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賦稅等級的第六等。《書·禹貢》:“﹝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傳:“田第六。”《書·禹貢》:“﹝ 雍州 ﹞厥賦中下。” 孔 傳:“賦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經·松》:“明不足而黃者,曰黃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後漢書·烏桓鮮卑傳論》:“然制御上略,歷世無聞; 周 漢 之策,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詩:“邊防自古無中下,朝論於今有是非。”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乾寶名句,宋定伯捉鬼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