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柄屢登三殿講,琅函新譯五天書

楊億譯經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譯經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

全文:
早傳心印得衣珠,不學聲聞證有餘。
犀柄屢登三殿講,琅函新譯五天書
蓮華塔下焚香去,竹箭波間解纜初。
隨順世緣無所住,經行宴坐自如如。

楊億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犀柄

犀柄麈尾。 唐 陸龜蒙 《村夜》詩之一:“遇敵舞虵矛,逢談捉犀柄。” 宋 蘇軾 《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不如從我游,高論發犀柄。”參見“ 犀柄麈尾 ”。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並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並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琅函

(1).書匣的美稱。 前蜀 韋莊 《李氏小池亭》詩:“家藏何所寶,清韻滿琅函。”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八四:“琅函錦篋深韜襲,留付 松陰 後輩看。”

(2).指道書。 宋 晁補之 《引駕行·長春》詞:“待琅函深討,芝田高隱去偕老,自別有壺中永日,比人間好。” 金 趙秉文 《魯直烏絲襴黃庭》詩:“《太清虛皇玉景經》,琅函瓊笈秘始清。” 明 楊慎 《藝林伐山·仙經》:“瓊文、藻笈、琳篆、琅函、皆指道書也。” 清 曹寅 《遊仙詩三十韻》之二九:“詩成便返青天去,遺下琅函第幾籤。”

(3).猶華翰。 清 顧炎武 《答李紫瀾》:“春來兩接琅函,著作承明,紬書金匱,自不負平生之所學。”

新譯

新的譯本。佛教徒稱 唐 代以下的 漢 譯經典。亦有將 後秦 高僧 鳩摩羅什 的譯經稱作新譯者。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五講:“他把 羅什 的翻譯稱為新譯,其前的翻譯,統名舊譯。”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八講:“再就翻譯的文體說, 玄奘 也超過了各家,一般稱之為新譯。”

天書

(1) 天上神仙寫的書或信(迷信)

對我來說,這本書就跟天書一樣難懂

(2) 比喻難認的文字或難懂的文章

這封信字太潦草,像天書似的

(3) 古代帝王的詔書

楊億名句,譯經惣持大師致宗之泗上禮塔名句

詩詞推薦

犀柄屢登三殿講,琅函新譯五天書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