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
全文: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
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參考注釋
然後
用於順承複句的後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開頭,表示某一行動或情況發生後,接著發生或引起另一行動或情況,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應
然後皇上與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特立
(1).謂有堅定的志向和操守。《禮記·儒行》:“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東觀漢記·周澤傳》:“少修高節,耿介特立。” 宋 歐陽修 《<蘇氏文集>序》:“其始終自守,不牽世俗趨舍,可謂特立之士也。”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不醉反恥》:“聖王重特立之人,而遠苟同之士。”
(2).獨立;挺立。 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漸臺臨池,層曲九成,屹然特立,的爾殊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北城上有 齊斗樓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 清 陳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綿花歌》:“挺生奇樹號木綿,特立南州持絳節。”
(3).孤立。 明 張煌言 《上監國啟》:“萬里孤蹤,一軍特立。”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孤孑特立,無從考查。”
不與
不贊成
仁陷於愚,固君子之所不與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培塿
本作“部婁”。小土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部婁無松柏。” 杜預 註:“部婁,小阜。”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培》引《左傳》作“培塿”。《晉書·劉元海載記》:“當為崇岡峻阜,何能為培塿乎。”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三:“眺望三峯,壁立與天接,眾山皆成培婁。”
柳宗元名句,始得西山宴遊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