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韓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愈的《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

全文:
吾皇紹祖烈,天下再太平。
詔下諸郡國,歲貢鄉曲英。
元和五年冬,房公尹東京。
功曹上言公,是月當登名。
乃選二十縣,試官得鴻生。
群儒負己材,相賀簡擇精。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此都自周公,文章繼名聲。
自非絕殊尤,難使耳目驚。
今者遭震薄,不能出聲鳴。
鄙夫忝縣尹,愧栗難為情。
惟求文章寫,不敢妒與爭。
還家敕妻兒,具此煎炰烹。
柿紅蒲萄紫,餚果相扶檠。
芳荼出蜀門,好酒濃且清。
何能充歡燕,庶以露厥誠。
昨聞詔書下,權公作邦楨。
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
陰風攪短日,冷雨澀不晴。
勉哉戒徒馭,家國遲子榮。

韓愈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羽翮

(1).指鳥羽。翮,羽軸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周禮·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 鄭玄 註:“翮,羽本。”《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乾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

(2).指翅膀。 南朝 梁 何遜 《仰贈從兄興寧寘南》詩:“相顧無羽翮,何由總奮飛。” 唐 杜甫 《獨坐》詩:“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李大釗 《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若把他的光芒萬丈飛翔上騰的羽翮,拘限於狹隘的唯知論者的公式的樊籠中,決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

(3).泛指鳥類。《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張守節 正義:“羽翮,鳥也。角觡,獸也。” 晉 左思 《魏都賦》:“羽翮頡頏,鱗介浮沉。”

(4).比喻輔翼或輔佐者。《後漢書·隗囂傳》:“今俊乂並會,羽翮並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轉受經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

(5).比喻力量。 章炳麟 《秦力山傳》:“ 孫公 之在東國,羽翮未具, 力山 獨先與游。”

(6).猶飛騰。 宋 蘇泂 《雨中花·懷劉改之》詞:“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

(7).指翼星。《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

引吭

拉開嗓子。謂高鳴或高聲吟唱。《禽經》:“搏則利嘴,鳴則引吭。”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宋 梅堯臣 《宣州環波亭》詩:“岸木影下布,水鳥時引吭。” 清 龔鞏祚 《書金伶》:“既就夕,主客譁,惟恐 金 之不先奏聲。既引吭,則觸感其往夕所得於 鈕 者,試之忽肖。”

鏗轟

(1).形容聲音洪亮。 唐 徐浩 《寶林寺作》詩:“照耀珠吐月,鏗轟鐘隱雷。”

(2).指洪亮的聲音。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韓愈名句,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名句

詩詞推薦

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