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槐建的《水龍吟(送人歸武夷)》
全文:
武夷一片閒雲,被風吹落清原頂。
溪梅馥馥,飛來相傍,不嫌淒冷。
瓦釜爭鳴,絲桐一曲,滿城傾聽。
奈陽春未了,驪駒已駕,桐陰底、夢魂醒。
何限吟箋賦筆,甚鄉心、分卻清興。
鰲峰勝處,遙知風月,屬誰管領。
邂逅何時,無窮事業,有窮光景。
但相期、不負初心,此外分、皆前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瓦釜
(1).陶製的炊器。《墨子·號令》:“葆宮之牆必三重,牆之垣,守者皆累瓦釜牆上。” 岑仲勉 註:“今世鄉間防偷盜爬越牆上,常嵌瓦礫碎片以防阻之,亦有置盆、罋者,即本文之‘累瓦釜牆上’也。”《後漢書·禮儀志下》:“瓦灶二,瓦釜二。” 宋 戴復古 《譚俊明雪中見訪從而乞米》詩:“地爐燒榾柮,瓦釜煮犁祈。”
(2).古代用作簡單的樂器。後以指粗俗的音樂或平庸的事物。 唐 柳宗元 《代人進瓷器狀》:“且無瓦釜之鳴,是稱土硎之德。” 明 袁宏道 《虎丘遊記》:“﹝唱者﹞競以歌喉相鬭,雅俗既陳,妍媸自別……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練,一切瓦釜,寂然停聲。”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題記》:“大器晚成,瓦釜以久。” 劉半農 《瓦釜集·自敘》:“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 中國 的‘黃鐘’,實在太多了。”參見“ 瓦釜雷鳴 ”。
爭鳴
比喻在學術上進行辯論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絲桐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漢 王粲 《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唐 高適 《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記·琴挑》:“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
(2).指樂曲。 宋 賀鑄 《羅敷歌》詞之四:“自憐 楚 客悲秋思,難寫絲桐,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
一曲
(1).水流彎曲處。《詩·魏風·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傳:“謂水曲流處。” 唐 劉禹錫 《送李尚書鎮滑州》詩:“ 黃河 一曲當城下,緹騎千重照路傍。”
(2).猶一彎。 劉半農 《游香山紀事詩》:“一曲橫河水,風定波光靜。”
(3).猶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楊倞 註:“一曲,一端之曲説。” 漢 桓寬 《鹽鐵論·論鄒》:“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之圓也。”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原善上》:“人雖得乎全,其間則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於一曲。”
(4).猶一縷。 唐 張泌 《題華嚴寺木塔》詩:“一曲晚煙浮 渭水 ,半橋斜日照 鹹陽 。”
一首樂曲。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濁酒一盃,彈琴一曲。”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頗通絲竹,彈得幾曲琵琶,當此夜深孤悶之時,我試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陽台·訪媚香樓遺址》詞:“青山幾點胭脂血,做千秋悽怨,一曲嬌嬈。” 艾青 《向太陽》詩:“我的靈魂,不論白日和黑夜,永遠的唱著一曲人類命運的悲歌。”
傾聽
認真地聽取
傾聽選民的意見
王槐建名句,水龍吟(送人歸武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