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舜俞的《次韻酬郟郎中》
全文:
直道焉不黜,士生常苦貧。
此語聞則舊,今見賢丈人。
三十取科第,初走州縣塵。
清不受一毫,義或重萬鈞。
四十雖宦達,五十已邅屯。
有如車脫輻,挽之又埋輪。
南棲窮山中,茅屋無比鄰。
瘦田兩三棱,過半生荊榛。
年豐苦不飽,況復水旱頻。
予常訪其居,會合歡無垠。
念此太幽獨,欲去彌傷神。
勸君胡不歸,清霅多交親。
旋聞理艅艎,送之彭蠡濱。
今來復相過,三見汀洲春。
雖雲故鄉樂,還似枯池鱗。
僧坊避風雨,所賴太守仁。
隨衣度伏臘,計俸紓晡晨。
無妻眠抱影,失子淚沾巾。
穹蒼杳難知,善人獨不振。
公懷自曠達,陶然樂天鈞。
作詩擬淵明,委形任屈伸。
所喜樽有酒,且樂圃有筠。
我思得高義,列鼎鋪重茵。
館之華堂上,歲與禾百囷。
使無寒飢顧,便可謝簪紳。
世俗念已薄,此邦非等倫。
參考注釋
曠達
心胸開闊樂觀
時人貴其曠達。——《晉書·張翰傳》
陶然
閒適歡樂的樣子
天鈞
亦作“ 天均 ”。1.謂天然均平之理。《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成玄英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 陸德明 釋文:“本又作均。”《莊子·寓言》:“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南朝 宋 謝鎮之 《重與顧道士書》:“故卑高殊物,不嫌同道;左右兩儀,無害天均。”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自然》:“薄言情悟,悠悠天鈞。” 章炳麟 《四惑論》:“神教衰而歸敬於宿命,宿命衰而歸敬於天鈞。”
(2).指極北之地。
(3).比喻心。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事之成敗,猶兵之勝負,固不可以此動我天鈞。”
(4).指鈞天廣樂。神話中的一種天界音樂。 唐 皮日休 《上真觀》詩:“天鈞鳴響亮,天祿行蹣跚。”
陳舜俞名句,次韻酬郟郎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