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龜年的《登上封半山而霧大起嘆而有作》
全文:
憶昨雨霽投招提,五峰幻出如新沐。
僧言一月無此奇,正直由公感通速。
傾曦已沒暝靄生,竚立危亭看不足。
遂扶晨策陵嶇嵌,要識祝融真面目。
輕陰閣雨日將升,淺霧噴雲生半腹。
晦明變化在俄頃,山鬼無端太翻覆。
東西南北杳不知,天柱諸峰固難矚。
因思世事無不然,氛垢時多少清淑。
良辰一遇信可欣,濁世相遭匪予辱。
湘纍為此賦遠遊,要待棋終看結局。
嗟我寧能待汝清,原隰征夫駕方趣。
安得韓公劍倚天,決斷浮雲取新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東西南北
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
出門分不清東西南北
東西南北,誰敢寧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彭龜年名句,登上封半山而霧大起嘆而有作名句
名句推薦
小人不激不勵,不見利不勸。
王通《中說·卷一·王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