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送一老住廬山歸宗》
全文:
歸宗法窟寖湮微,拭眼餘風靡孑遺。
法鼓一聲精彩變,要如光弼用軍時。
參考注釋
歸宗
(1).古代謂出嫁婦女,父母雖亡,也得回家省問,以示不絕於宗族。《儀禮·喪服》:“婦人雖在外,必有歸宗。” 鄭玄 註:“父雖卒,猶自歸宗……不自絶於其族類也。”
(2).古時已出嫁的婦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或年限女婿(招女婿的一種)回至本家。《詩·邶風·燕燕》“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毛 傳:“歸,歸宗也。” 唐 韓愈 《盧君墓志銘》:“母夫人既終,育幼弟與歸宗之妹,經營勤甚,未暇進仕也。”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三折:“我無兒不使婦,你兩個可也有爺和娘在家裡,不如收拾了一房一臥,各自歸宗去罷。”《元典章·戶部三·籍冊》:“﹝年限女婿﹞歸宗與父兄同家住坐。”
(3).出嗣異姓別支或流落在外的人,還歸本宗。《新唐書·許王素節傳》:“因詔外繼嗣王者皆歸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你﹞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請歸宗的。”
(4).物歸原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環為舊物,箭亦歸宗。”
(5).猶歸結。 謝覺哉 《三三制的理論與實際》:“一切都歸宗於一點:民主習慣,遵守決議,不以私害公。” 郭沫若 《答教育三問》:“一句話歸宗,讓青年自由自在的發展便是最好的領導。”
法窟
佛教語。佛涅槃後,弟子 迦葉 於 迦蘭陀竹園 大石窟內結集三藏經典,稱為“窟內上座部”。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下》。後因以“法窟”指佛寺。 宋 黃庭堅 《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之一:“松含風雨石骨瘦,法窟寂寥僧定時。”《梅村詩話》引 清 圓鑒 《過天寧寺見放馬歌》:“法窟聊藏獅子花,空山為指金鞭影。”
湮微
沒落衰微。 漢 趙岐 《<孟子>題辭解》:“ 孟子 閔悼 堯 、 舜 、 湯 、 文 、 周 、 孔 之業,將遂湮微。”《陳書·高祖紀上》:“ 梁 德湮微,禍亂薦發。” 宋 陳亮 《問答上》:“誅鋤剗削,至於分裂以各王其子弟,同姓湮微,而後族之禍又成矣。” 明 宋濂 《<呂氏采史目錄>序》:“慨然憫勝國之亡,其史將遂湮微。”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上篇四:“改由擴大的管弦樂隊執行伴奏,再經 華格納 與 韋爾第 的改革,宣敘與歌唱的界限,愈見湮微。”
風靡
形容事物很風行,像風吹倒草木一樣
言出風靡,會行景從。——《三國志·賀邵傳》
孑遺
殘存者;遺民
三陷之後,城中無孑遺。——《明史》
樓鑰名句,送一老住廬山歸宗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