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

陳師道贈二蘇公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師道的《贈二蘇公》

全文:
岷峨之山中巴江,桂椒柟櫨楓柞樟。
青金黃玉丹砂良,獸皮鳥羽不足當。
異人間出駭四方,嚴王陳李司馬揚。
一翁二季對相望,奇寶橫道驥伏箱。
誰其識者有歐陽,大科異等固其常。
小郤盛之白玉堂,典謨頌雅用所長。
度越周漢登虞唐,千載之下有素王。
平陳鄭毛視荒荒,後生不作諸老亡。
文體變化未可量,萬口一律如吃羌。
妖狐幻人犬陸梁,虎豹郤走逢牛羊。
上帝惠顧祓不祥,天門夜下龍虎章。
前驅吳回後炎皇,絳旗丹轂朱冠裳。
從以甲冑萬鬼行,乘風縱燎無留藏。
天高地下日月光,授公以柄扶病傷。
士如稻苗待公秧,臨流不渡公為航。
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
探囊一試黃昏湯,一洗十年新學腸。
老生塞口不敢嘗,向來狂殺今尚狂,請公別試囊中方。

陳師道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師道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書法作品欣賞
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大醫

太醫。《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皇后免身後, 衍 ( 淳于衍 )取附子,併合大醫大丸,以飲皇后。”

膏肓

(1).古代醫學以心尖脂肪為膏,心臟與膈膜之間為肓。《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杜預 註:“肓,鬲也。心下為膏。”後遂用以稱病之難治者。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夫治膏肓者,必進苦口之藥;決狐疑者,必告逆耳之言。” 宋 朱熹 《題謝少卿藥園》詩之二:“再拜藥園翁,何以起膏肓?” 郁達夫 《自述》詩之五:“人言先父喪亡日,小子膏肓疾正深。”

(2).比喻難以救藥的失誤或缺點。《世說新語·儉嗇》“ 王戎 儉吝” 劉孝標 注引 晉 王隱 《晉書》:“ 戎 性至儉,不能自奉養,財不出外,天下人謂為膏肓之疾。”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忽捧教命,乃知幸為大君子所宥,欲使膏肓沉沒,復起為人。” 清 錢謙益 《與卓去病論經學書》:“猶冀百世之下,得吾言而存之,可以箴俗學之膏肓,而起其廢疾也。”

(3).比喻事物的要害或關鍵。《魏晉南北朝墓誌集釋·隋卞鑒暨妻劉氏墓誌》:“神都之陽,天闕之下,地乃膏肓,縣連 京雒 。” 唐 張祜 《感河上兵》詩:“首尾誠須畏,膏肓慎勿輕。” 明 史可法 《請尊上權化水火疏》:“今憂時憤慨者,謂文官愛錢不怕死,武官怕死又要錢,二語真切中膏肓。”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卿言深中膏肓,敢不佩為弦韋。”

(4).中醫針灸穴位名。《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膀胱經分寸歌》:“魄戶膏肓與神堂。”註:“從魄戶下行第四椎下,五椎上,此穴居中,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膏肓穴也。”

外證

(1).外露的病狀、症候。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方論·水氣病脈證並治》:“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 宋 陳師道 《贈二蘇公》詩:“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

(2).旁證。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簡單地談談<詩經>》:“此外,如《詩經》以外的逸詩,散見於諸子百家書里的,便沒有這么整齊諧適,又可算是一個重要的外證了。”

陳師道名句,贈二蘇公名句

詩詞推薦

如大醫王治膏肓,外證已解中尚強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