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姚合的《和鄭相演楊尚書蜀中唱和詩》
全文:
天福坤維厚,忠賢擁節旄。
江同渭濱遠,山似傅岩高。
元氣符才格,文星照筆毫。
五言全麗則,六義出風騷。
聖日麻雙下,洪爐柄共操。
寵榮連雨露,先後比蕭曹。
唱絕時難和,吟多客詎勞。
四方雖紙貴,誰怕費錢刀。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五言
(1).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於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2).五個字的句子。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3).見“ 五言詩 ”。
麗則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後以“麗則”指美麗典雅。《後漢書·文苑傳贊》:“言觀麗則,永監淫費。”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所謂詩人麗則而約言,辭人麗淫而繁句也。” 劉師培 《文說·和聲》:“觀《甘泉》、《籍田》之篇,齋肅麗則;《長門》、《洛神》之作,哀怨清冷。”
六義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後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
(2).指六書。《晉書·衛恆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芸芸親手澤。”參見“ 六書 ”。
出風
(1).謂露於風中。《後漢書·姜肱傳》:“ 肱 臥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風。”
(2).亦作“ 出鋒 ”。皮衣邊上露出皮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只有那 沉月卿 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紗皮襖,沒有出鋒,看不出甚么統子。”《冷眼觀》第二一回:“那個穿羊毛出風馬褂的人,越眾走到我面前,陡衝著我恭恭敬敬的請了一個安。”《雪岩外傳》第八回:“一式都穿的大毛四出風的粉紅平金花的襖褲,都不著裙子。”
姚合名句,和鄭相演楊尚書蜀中唱和詩名句
名句推薦
功成但可將身去,逃難安貧適所遭
袁聘儒《三高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