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嵲的《癸亥生日前一日讀神仙李清傳作》
全文:
孟夏倏已晚,詰旦及懸弧。
推遷驚歲序,俯仰念勞劬。
感物嘆漂泊,撫己既叨逾。
去事日已遙,來者言足圖。
澹漠遠世紛,超遙觀道書。
伊昔有勝士,染工藏市區。
感悟及生朝,欲訪仙人閭。
自縋投絕壑,果諧欣願初。
塵念雖少牽,脫屣終不渝。
一死會當有,貴賤理必俱。
萬事惟一舍,此外無復余。
李君本市人。
而予豈非夫。
躡屐千仞岡,振策萬里塗。
暫愒即弱水,款關必清都。
千載復來歸,陵谷知焉如。
參考注釋
感物
(1).謂有感於怪異之事。《文選·班彪<王命論>》:“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 呂公 覩形而進女。” 李善 註:“《漢書》曰: 高祖 常從 王媼 、 武負 貰酒,時飲醉臥, 武負 、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
(2).見物興感。 唐 韓愈 《薦士》詩:“念將決焉去,感物增戀嫪。”《詩刊》1977年第11期:“即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感物詠志耳。”
(3).感動或感化他物。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後漢書·邳彤傳》:“一夫荷戟大呼,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虜伏請降。自上古以來,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 明 劉基 《書紹興府達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後》:“政之感人,猶氣之感物也。”
漂泊
(1) 隨流漂流或停泊
戰艇在原地漂泊
(2) 比喻無定所或職業,生活不固定,東奔西走
漂泊半身
撫己
省察自己;自問。 晉 陶潛 《歲暮和張常侍》:“撫己有深懷,履運增慨然。” 元 柯丹邱 《荊釵記·奸詰》:“學生失於龍蛇之辨,致有鼠雀之牙,撫己多慚,見公甚愧。”
張嵲名句,癸亥生日前一日讀神仙李清傳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