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愈的《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
全文:
放朝還不報,半路蹋泥歸。
雨慣曾無節,雷頻自失威。
見牆生菌遍,憂麥作蛾飛。
歲晚偏蕭索,誰當救晉飢。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慣曾
猶經常。《水滸傳》第十三回:“我有一匹慣曾上陣的戰馬。”
無節
(1).謂無先驗之明。一說謂不通禮節。《禮記·禮器》:“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 孔穎達 疏:“節,猶驗也……言欲外觀察萬物,必先內有識驗之明。若心內無明,則外不能分辨也。” 陳澔 集說:“無節於內,言胸中不能通達禮之節文也。”
(2).沒有法度;不加節制。《晏子春秋·外篇上三》:“ 晏子 對曰:‘君居處無節,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後漢書·濟南安王康傳》:“﹝ 康 ﹞奢侈縱慾,游觀無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琅玡王 ﹞年十許歲,驕恣無節,器服玩好,必擬乘輿。”《文獻通考·田賦三》:“ 莊宗 既滅 梁 蜀 之後,驕侈自恣,賞賚無節。”
(3).沒有節操。 漢 班固 《典引》:“ 司馬相如 洿行無節,但有浮華之辭,不周於用。”
(4).指物體不分段,沒有節。 北周 庾信 《擬連珠》:“蓋聞卷葹不死,誰必有心;甘蕉自長,故知無節。”參見“ 無節竹 ”。
自失
(1).因感空虛、不足而內心若有所失。《列子·仲尼》:“ 子貢 茫然自失,歸家淫思七日。”《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賈誼 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 晉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赴勢公子 勃然自失,肅爾改容。” 唐 劉肅 《大唐新語·舉賢》:“ 太宗 嘗問侍臣曰:‘朕子弟孰賢?’ 魏徵 對曰:‘臣愚不能盡知,唯 霍王元軌 ,數與臣言,臣未嘗不自失。’”
(2).自己失去時機。 明 劉基 《諭甌栝父老文》:“惟父老審圖之,無自失。”
(3).失身。《易·比》:“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程頤 傳:“二雖中正,質柔體順,故有貞吉自失之戒,戒之自守,以待上之求。”
(4).自己逃逸。失,通“ 逸 ”。《莊子·應帝王》:“明日又與之見 壺子 ,立未定,自失而走。”
韓愈名句,雨中寄張博士籍、侯主簿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