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崔與之題吉水黿潭李氏仁壽堂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崔與之的《題吉水黿潭李氏仁壽堂》

全文:
拙直多忤物,孤根徒自危。
祈閒三扣閽,天遠不我知。
盡書趣入覲,君命其可違。
火雲正燒空,短蓬氣如炊。
修途久困頓,病骨尤支離。
奄奄尚殘息,艤棹江之湄。
來登三元山,炎歊頓無威。
徘徊古亭上,好風吹客衣。
聊為三日留,食斯眠於斯。
澗泉虢虢鳴,四山翠屏圍。
夜深松桂寒,朝瀣生林霏。
李君亦達士,與我真忘機。
乃於山之顛,預作佳城基。
生則此其樂,死則此其歸。
採藥求長年,華發世所希。
荷鍤欲自埋,不以遺體為。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知命故不憂,李君其庶幾。
觸目此界,陡悟昔者非。
更作首丘想,行色應遲遲。
還游仁壽庵,細元淵明詩。
寓形復幾時,皇皇欲何之。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息憐一身孤,蒲柳先秋衰。
百念盡灰冷,故園勞所思。
我有石壁山,畝計十有奇。
歸去營一窟,曲肱送斜暉。
培植先人樹,投老長相依。
清泉白石盟,基心天一涯。

崔與之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若中道而歸。——《後漢書·列女傳》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據認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於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識者

有見識的人。《漢書·師丹傳》:“京師識者鹹以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瞻卬也。” 顏師古 註:“識者,謂有識之人也。”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這一層,卻要讀者有選擇的眼光,也希望識者給相當的指點的。”

崔與之名句,題吉水黿潭李氏仁壽堂名句

詩詞推薦

  • 至日

    鄭剛中宋代〕寒風已是識新陽,昨夜千林不禁霜。七日欲知天道復,丈三先看土圭長。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春波亭

    陳旻宋代〕翼然溪滸一亭新,瀲灩波光巧樣春。一舸月明魚射宿,數帆風飽客知津。沙侵鶩磧猶含潤,花點魚叉不受塵。莫聽
  • 水樂

    趙蕃宋代〕如抑又成揚,既考亦或鼓。始信石能方,無疑鈴解語。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宿臥佛寺

    王弘誨明代〕銜命出西郊,散步東林下。涼飆肅高秋,物色淨堪把。慈雲歸晚岫,慧日低平野。入門禮空王,偃息無冬夏。隱几
  • 示潮州妹子

    鄭俠宋代〕八人兄弟三人在,獨立他州信汝賢。直使無情如槁木,忍看垂淚念南遷。從今依舊歌泉水,何物偏宜寄謫仙。美酒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送李泌

    顧況唐代〕昔別吳堤雨,春帆去較遲。江波千里綠,□□□□□。
  • 減字木蘭花

    侯善淵元代〕深根固蒂。天寶流霞光滿濟。返照連天。冉冉程程玄又玄。無生無滅。湛湛孤然明皎潔。昕散雲寥。點破清虛上九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即席賦得筆送宗人大著通判廣州

    楊億宋代〕著作蓬山局,職司華袞褒。已能成馬史,何況夢江毫。金勁雞搖距,霜寒兔墮毛。歸來批鳳詔,弄翰莫辭勞。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詠雞詩,題金雞報曉圖 其一

    唐寅明代〕武距文冠五色翎,一聲啼散滿天星;銅壺玉漏金門下,多少王侯勒馬聽。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 挽黎致政

    文天祥宋代〕楚峰天地闊,四世百年家。鶴髮垂袍葉,龍孫上榜花。詩書新雨露,松柏老煙霞。白馬蒼山路,斯人忽已遐。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
要皆非中道,識者之所嗤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