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攻媿齋》
全文:
聖賢不得見,道散固已久。
學者多自賢,鮮肯事師友。
顛冥聲利中,悔吝皆自取。
動言無媿作,未知果然否。
寡過雲未能,先聖欣善誘。
凜凜孟氏言,幾希異禽獸。
參乎病知免,遂使啟足手。
寧知起易簀,又在此段後。
吾儕況小人,氣質素凡陋。
以其所以養,孝道亦何有。
勉前類水馬,立處只如舊。
儻復不自力,其末當愈謬。
每思攻所媿,扁榜銘座右。
三誦故人書,慙汗幾欲溜。
夫豈為戲言,知君於我厚。
因之更加警,補過尚無咎。
參考注釋
顛冥
迷惑,沉湎。《文子·守弱》:“其生貪饕多欲之人,顛冥乎勢利,誘慕乎名位。”《莊子·則陽》:“夫 夷節 之為人也,無德而有知,不自許。以致神其交,固顛冥乎富貴之地。” 成玄英 疏:“顛冥,猶迷沒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顛冥,猶迷惑也。”
聲利
猶名利。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唐 韓愈 《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諲》:“ 諲 , 永嘉 人,初隱 少室 下,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 清 薛福成 《送吳南屏游廬山序》:“ 巴陵 吳南屏 先生以邃學鴻文,遺外聲利,家居有年。”
悔吝
亦作“ 悔恡 ”。1.災禍。《易·繫辭上》:“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東方朔》:“ 文帝 時政頗遺失,皆所謂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書》詩:“每愁悔吝作,如覺天地窄。” 清 黃景仁 《閒居》詩:“名象實易玩,悔吝虛已消。”
(2).悔恨。《後漢書·馬援傳》:“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氣, 援 與妻子生訣,無悔吝之心。”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釋爭》:“若然者,悔恡存於聲色,夫何顯爭之有哉!” 唐 李鹹用 《猛虎行》:“須知《易水歌》,至死無悔吝。” 明 唐順之 《與董後峰憲副書》:“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謂猢孫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謂追悔顧惜。 唐 司空圖 《疑經》:“縱天王制用失節,多取於諸侯,如欲垂誡,即書於 周 史可矣;若書於諸侯之史,是悔恡其貨而侮王命也。”
自取
(1).自己招致。《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耶?” 宋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詩:“二師覆敗乃自取,豈是廊廟謀不臧。” 明 王守仁 《瘞旅文》:“皆爾自取,謂之何哉。”
(2).謂自己取代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先主 ﹞謂 亮 曰:‘君才十倍 曹丕 ,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自娶。《史記·伍子胥列傳》:“ 秦 女絶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
樓鑰名句,攻媿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