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駱賓王的《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全文:
井絡雙源浚,潯陽九派長。
淪波通地穴,輸委下歸塘。
別島籠朝蜃,連洲擁夕漲。
韞珠澄積潤,讓璧動浮光。
浮光凝折水,積潤疏圓沚。
玉輪涵地開,劍閣連星起。
風煙標迥秀,英靈信多美。
懷德踐遺芳,端操慚謀已。
謀已謬觀光,牽跡強悽惶。
揆拙迷三省,勞生昧兩忘。
彈隨空被笑,獻楚自多傷。
一朝殊默語,千里易炎涼。
炎涼幾遷貿,川陸疲臻湊。
積水架吳濤,連山橫楚岫。
風月雖殊昔,星河猶是舊。
姑蘇望南浦,邯鄲通北走。
北走平生親,南浦別離津。
瀟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無綠芷,寒汀有白蘋。
采之將何遺,故人漳水濱。
漳濱已遼遠,江潭未旋返。
為聽短歌行,當想長洲苑。
露金熏菊岸,風佩搖蘭坂。
蟬鳴稻葉秋,雁起蘆花晚。
晚秋雲日明,亭皋風霧清。
獨負平生氣,重牽搖落情。
占星非聚德,夢月詎懸名。
寂寥傷楚奏,淒斷泣秦聲。
秦聲懷舊里,楚奏悲無已。
郢路少知音,叢台富奇士。
溫輝凌愛日,壯氣驚寒水。
一顧重風雲,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紛綸,京洛多風塵。
猶輕五車富,未重一囊貧。
李仙非易托,蘇鬼尚難因。
不惜勞歌盡,誰為聽陽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一超
(1).謂一次破格升遷。《晉書·蔡謨傳》:“左長史一超而侍帷幄,再登而廁納言;中興已來,上德之舉所未嘗有。”
(2).猶言一躍。《朱子語類》卷一○五:“學問亦無箇一超直入之理,直是銖積寸累做將去。”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苦辛
(1).猶辛苦。勞苦艱辛。《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後漢書·孔奮傳》:“ 奮 力行清絜,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 元 羅志仁 《絕句》:“囓雪 蘇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男的捨不得女的再擔負母親的苦辛,所以情願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駱賓王名句,在江南贈宋五之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