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冕的《送章德遠教官自湘湖歸慈湖》
全文:
我生不想圖凌煙,草衣曲肱牛背眠。
早看紅日出海底,夜看素月懸中天。
陰陽推盪幾昏曉,長嘯狂歌不知老。
清泉白石自愉怡,那信人間宦途好。
逍遙偶爾窮外觀,之子已在青雲端。
廣文坐上新彈冠,蕭爽不作儒生酸。
三年考績易官燭,回首西風正黃*菊。
白雲喜動故山秋,慈湖遙映湘湖綠。
君歸莫慮鐵研穿,且力古道希聖賢。
我歸不用君致言,門前自有梅花田。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廣文
唐天寶九年設廣文館。設博士、助教等職,主持國學。明清時因稱教官為“廣文”,亦作“廣文先生”
諸公袞袞登台省,廣文先生官獨冷。甲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唐· 杜甫《醉時歌贈廣文館學士鄭虔》
坐上
座席上。《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夫 ( 灌夫 )起舞屬丞相,丞相不起, 夫 從坐上語侵之。” 宋 蘇軾 《首夏官舍即事》詩:“坐上一樽雖得滿,古來四事巧相違。”
彈冠
(1).彈去冠上的灰塵;整冠。《楚辭·漁父》:“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註:“拂土芥也。”
(2).多用以表示喜慶或敬肅等。 宋 蘇軾 《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詩:“今日散幽憂,彈冠及新沐。”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贊序》:“予乃彈冠拭目,拜而窺之,宿素志心,於是併遂。”
(3).比喻相友善者援引出仕。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內無 金 張 之援,外乏彈冠之友。”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 唐 襄陽 孟浩然 ,與 李太白 交遊。 玄宗 徵 李 入翰林。 孟 以故人之分,有彈冠之望,久無訊息,乃入京謁之。” 王闓運 《上曾總督書》:“故人朝升而良友彈冠,時相夕貶而黨與並空。”
(4).指為官。 北齊 顏之推 《古意》詩:“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 宋 陸游 《憶昔》詩:“早知虛起彈冠意,悔不常為秉燭游。”參見“ 彈冠相慶 ”。
蕭爽
(1).清淨閒適。 唐 雍陶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四:“人來多愛此,蕭爽似仙家。” 金 元好問 《少林》詩:“雲林入清深,禪房坐蕭爽。” 清 汪懋麟 《早過南塢》詩:“東華滿塵垢,蕭爽是城西。”
(2).涼爽;淒清。 宋 陸游 《感秋》詩:“秋堂露氣清,蕭爽入毛骨。” 元 劉祁 《游西山記》:“見白雲數縷出東山,延布南嶺上,狀如飛龍蜿蜒,山中露氣蕭爽。” 明 李東陽 《謝謝方石惠石棋子》詩:“空堂無人石枰響,病骨先秋覺蕭爽。”
(3).蕭灑自然。 宋 周密 《圖畫碑帖續鈔》:“ 伯時 為 米芾 作《山陰圖》,精神蕭爽,令人顧接不暇。” 清 吳騫 《拜經樓詩話》卷一:“詩極蕭爽,或傳 呂純陽 所作。”
(4).猶蕭颯。風吹樹木的聲音。 三國 魏 阮籍 《首陽山賦》:“樹叢茂以傾倚兮,紛蕭爽而揚音。”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儒生
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後來泛指讀書人
雲間有儒生 莫後光見之。——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王冕名句,送章德遠教官自湘湖歸慈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