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皎然的《答蘇州韋應物郎中》
全文:
詩教殆淪缺,庸音互相傾。
忽觀風騷韻,會我夙昔情。
蕩漾學海資,郁為詩人英。
格將寒松高,氣與秋江清。
何必鄴中作,可為千載程。
受辭分虎竹,萬里臨江城。
到日掃煩政,況今休黷兵。
應憐禪家子,林下寂無營。
跡隳世上華,心得道中精。
脫略文字累,免為外物攖。
書衣流埃積,硯石駁蘚生。
恨未識君子,空傳手中瓊。
安可誘我性,始願愆素誠。
為無鸑鷟音,繼公雲和笙。
吟之向禪藪,反愧幽松聲。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詩教
(1).本指《詩經》怨而不怒、溫柔敦厚的教育作用。《禮記·經解》:“ 孔子 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 孔穎達 疏:“《詩》依違諷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溫柔敦厚是《詩》教也。” 宋 梅堯臣 《還吳長文舍人詩卷》詩:“《詩》教始二《南》,皆著賢聖跡。” 明 海瑞 《注唐詩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經’並行,《詩》教為首。”
(2).泛指詩歌的教育宗旨和風格。 采疇 《<謝亦囂詩集>序》:“ 六朝 至 陳 隋 之間,創為宮體,詩教為之一變,率皆浮靡之詞,華而不實,與性情相漓。”
淪缺
湮沒,殘缺。《宋書·樂志一》:“ 漢 末大亂,眾樂淪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泗水》:“自 秦 燒《詩》《書》,經典淪缺。”《隋書·音樂志下》:“ 漢 末大亂,樂章淪缺。”
庸音
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辭和言論。 晉 陸機 《文賦》:“故踸踔於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唐 駱賓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至若資醜行以自媒,衒庸音而苟進,固立身之殊路,行己之外篇矣。”
互相
彼此
互相攻擊。——《廣東軍務記》
互相吞併。——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互相軒邈。——吳均《與朱元思書》
互相的愛慕
皎然名句,答蘇州韋應物郎中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