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晁端禮的《雨中花/夜行船》
全文:
倦貳文昌,樂請左符,雙旌去指東藩。
有腰金新寵,晝錦榮觀。
獨步文章,家傳素業,世寶青氈。
動歡聲和氣,里巷初驚,侍從衣冠。
朱門映柳,綺窗臨水,盛游應記當年。
端解道、香留羅襪,墨在蠻箋。
惆悵江邊側帽,尋似花底遺鞭。
不如沈醉,莫思身外,且斗樽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文昌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南史·宋紀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入文昌,貫五車。」
(2).指星神。《楚辭·遠遊》:「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
(3).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舊時傳說主文運,故俗又稱文曲星或文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稱文昌司命雲。傅會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欽天監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鴻儒為文明之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故自戊辰至於醜五科狀元……珠聯璧合,名應文昌,非偶然也。」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今之學塾於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稱為天神。」參見「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續新齊諧·牟尼泥》:「生死隸東嶽,功名隸 文昌 。」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陰騭誦 文昌 。」參見「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僕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懷》:「禮闈通政本,文昌總國鈞。」 唐 韓愈 《舉韋顗自代狀》:「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舉, 顗 宜當之。」 前蜀 韋莊 《南省伴直》詩:「文昌二十四仙曹,盡倚紅簷種露桃。」 宋 蘇轍 《生日謝表》之二:「時當生育,情方切以懷親;職貳文昌,恩忽驚於捧詔。」參見「文昌省」。
(6).宮殿名。《文選·左思<魏都賦>》:「造 文昌 之廣殿,極棟宇之弘觀。」 張載 註:「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解佩去朝市》:「講 金華 兮議 宣室 ,晝武帳兮夕 文昌 。」 唐 駱賓王 《疇昔篇》:「揮戈出武帳,荷筆入 文昌 。」
樂請
中國縣名,在浙江省
左符
符契的左半。 漢 制,太守出任執左符,至州郡合右符為驗。 宋 梅堯臣 《送棣州唐虞部》詩:「人持左符去,馬逆北風行。」 宋 蘇軾 《送呂昌明知嘉州》詩:「橫空好在脩眉色,頭白猶堪乞左符。」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左符》:「 漢 太守之官,必得左符以出,至郡用以為驗。蓋右符先以留州,故令以左合右也。」
雙旌
(1). 唐 代節度領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新唐書·百官志四下》:「節度使掌總軍旅,顓誅殺。初授,具帑抹兵仗詣兵部辭見,觀察使亦如之。辭日,賜雙旌雙節。」
(2).泛指高官之儀仗。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賜以竹符之重,遂使 霍氏 固辭之第,早建雙旌。」 徐炯 註:「雙旌唯節度領刺史者有之,諸州不與焉。今則通用為太守之故事矣。」 元 劉忠之 《太常引·送郭復齋》詞:「何處望雙旌,泛千里孤舟月明。」 明 王世懋 《送李太史元甫冊封蜀藩》詩:「玉檢金泥出大庭,雙旌萬里去冥冥。」
(3).借指高官。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倘或無知猖獗,突犯雙旌,雖手握兵符,徵調不及,一時亦無如之何。」參見「 雙節 」。
東藩
(1).東方的藩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臣請得奉明詔説 齊 王 ,使為 漢 而稱東藩。」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2).東方州郡的泛稱。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 宋 曾鞏 《西湖二月二十日》詩:「平生拙人事,出走臨東藩。」
晁端禮名句,雨中花/夜行船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