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趙蕃的《晚登鄔子亭用壁間韻四首》
全文:
朝行忽爾逆風顛,已到津頭尚聳然。
不似漁翁易夷險,雨蓑晴笠住忘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朝行
朝列。 唐 韓愈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又知 李侯 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後懼事泄,於是令 次山 於朝行中擇能任事者。”《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八年》:“且 儀 身預朝行,職居館閣,任事省府,使有大罪,雖加誅斬,自有憲章。”參見“ 朝列 ”。
忽爾
(1).忽然;突然。 三國 魏 郭遐叔 《贈嵇康》詩之一:“歡接無厭,如川赴谷。如何忽爾,將適他俗。” 唐 劉禹錫 《早夏郡中書事》詩:“高簾覆朱閣,忽爾聞調笙。”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杭州野翁》:“見翁嫗二人對飲於野中,其翁忽爾乘雲而上。”
(2).假使;倘或。《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吾死之後,願弟得存。忽爾天地開通,為父讐寃殺楚。”《敦煌變文集·孟姜女變文》:“黃天忽爾逆人情,賤妾同向 長城 死。” 蔣禮鴻 通釋:“忽爾,假使,倘或。”
風顛
瘋癲。 唐 寒山 《詩》之二二○:“時人見 寒山 ,各謂是風顛。”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四折:“諕的他對面無言,有似風顛。”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三朝要典》:“是其敘述,已極支離,,雖未必教導之偽辭,要不過風顛之譫語。”
津頭
渡口。 唐 王昌齡 《送薛大赴安陸》詩:“津頭雲雨暗 湘山 ,遷客離憂 楚 地顏。” 清 金農 《將游楚中於真州江上登舟》詩之二:“月初缺處津頭別,髣髴 湘 煙 楚 竹愁。”
聳然
(1).高聳貌。 唐 皮日休 《霍山賦》:“岳之尊,端然御極,聳然正位,靜然而聽,凝然而視。”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三:“ 王徽之 以菖蒲映竹,曰:‘菖蒲止以九節為貴,而此君面目聳然。’”按,此君謂竹。 宋 歐陽修 《豐樂亭記》:“其上 豐山 ,聳然而特立。”
(2).驚懼貌。聳,通“ 悚 ”。《後漢書·蔡邕傳》:“彈琴者曰:‘我向鼓弦,見螳蜋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蜋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蜋之失之也。’”《舊唐書·李德裕傳》:“ 何弘敬 、 王元逵 承詔,聳然從命。” 宋 蘇舜欽 《上三司副使段公書》:“時始至此邑,鄙懷聳然,自謂今職在甸內,去京師不數舍,朝有施為而夕聞焉。”《三國演義》第八*九回:“只見 蜀 兵安然無事,大桶小擔,搬運水漿,飲馬造飯。 朵思 見之,毛髮聳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那鬼的叫聲突然到我腳邊上來叫了!這真是使我全身的毛骨都聳然起來。”
(3).詫異貌。聳,通“ 悚 ”。 宋 蘇軾 《答黃魯直書》:“ 軾始 見足下詩文於 孫莘老 之坐上,聳然異之,以為非今世之人也。” 宋 洪邁 《容齋三筆·賢士隱居者》:“隆冬披紙裘,客有就訪,亦欣然延納,望其容貌,聽其論議,莫不聳然。”
(4).敬畏貌。聳,通“ 竦 ”。 唐 司空圖 《疑經後述》:“ 孫郃 自 淮陽 緘所著新文而至,愚雅以 孫 文不尚辭,待之頗易,乃見其《卜年論》,又聳然加敬。” 金 王若虛 《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師素不為辭章,及升堂諭眾,隨意而言,悉成文理,勸戒深切,聽者聳然。”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九:“ 仁宗 聞其名,欲召見,會寇入 平涼 ,詔圖形以進,於是天下始聳然畏慕之。”
趙蕃名句,晚登鄔子亭用壁間韻四首名句
名句推薦
輕寒噤花期晚,皺綠差鱗接遠波
朱淑真《春日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