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麈授生徒,秉鉞行軍師

方回為陸元德題擅謙齋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為陸元德題擅謙齋》

全文:
四體非槁木,焉得常無為。
下士蔑軌則,德人慎容儀。
屈伸一時間,良復關安危。
舉手一不當,尚難令童兒。
橫目愚而神,豈可易指撝。
造次肆褻慢,合沓來輕欺。
臂且有所使,銜袖未出時。
恂恂君子心,於此先有思。
脫若役吾仆,未容盛氣施。
剛桀世詎乏,受侮寧無辭。
畫一發狗縱,厥規曹也隨。
年老益畏謹,請苑猶召疑。
捉麈授生徒,秉鉞行軍師
一如執玉恭,庶幾無悔追。

方回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生徒

(1).學生;門徒。《後漢書·馬融傳》:“﹝ 融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宋 歐陽修 《舉留胡瑗管勾太學狀》:“然臣等竊見國家自置太學十數年間,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 金 元好問 《<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 郭沫若 《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我自己對於經濟的智識,原不過是一個初等國小的生徒,我的見解當然是不能作數。”

(2).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秉鉞

持斧。借指掌握兵權。《詩·商頌·長發》:“ 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周禮·夏官·大司馬》:“若師有功,則左執律,右秉鉞。”《漢書·終軍傳》:“大將軍秉鉞,單于犇幕。” 唐 劉禹錫 《代謝平章事表》:“雖協夢而求,無聞秉鉞之寄。” 清 鈕琇 《觚賸·圓圓》:“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雲 。”

行軍

軍隊徒步或乘車沿指定路線進行的有組織的移動。古代泛指用兵

行軍用兵之道。——漢· 賈誼《過秦論》

方回名句,為陸元德題擅謙齋名句

詩詞推薦

捉麈授生徒,秉鉞行軍師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