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吳浩的《璜源宗人珏壽慶樓》
全文:
吾宗培世德,盛事褒一門。
仰顏有壽母,挽目見子孫。
平生青雲器,威鳳宜孤鶱。
脫然舍榮爵,回車息深村。
服勤養堂中,身已大父尊。
戲彩時趨庭,奉輿日涉園。
所至疇接武,顧見貽厥繁。
今年結高樓,長少數憑軒。
群星環婺女,列象如可捫。
雲傍檐楹飛,山鄰窗山蹲。
往來烏鵲喜,回互竹木蕃。
良辰風日佳,容與同芳樽。
循孩度雅樂,清響聞天閽。
男兒貴恢豁,樓記聆緒言。
谷共里人飽,書從寒士繙。
善源深復深,河流出崑崙。
吾頌殊未艾,玄來更瑤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所至
(1).所致,使其然。《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孝始人倫,忠為令德,公實體之,非毀譽所至。”
(2).結局。 宋 岳珂 《桯史·楊艮議命》:“時 韓平原 得君,權震天下, 夢與 因扣以所至, 艮 屏人愀然曰:‘是不能令終。’”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見貽
猶見贈。 唐 元稹 《酬盧秘書》詩序:“予自 唐 歸京之歲,祕書郎 盧拱 作《喜遇白贊善學士》詩二十韻,兼以見貽。”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新青年》第二期已出,別封寄上。今年群益社見貽甚多,不取值,故亦不必以值見返耳。”
吳浩名句,璜源宗人珏壽慶樓名句
名句推薦
頓悟聖授機,萬理付一唯
曾豐《題 * 宰黃叔萬魯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