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陸游滄灘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滄灘》

全文:
百夫正讙助鳴櫓,舟中對面不得語。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嘔嘔啞啞車轉急,舟人已在沙際立。
霧歛蘆村落照紅,雨余漁舍炊煙濕。
故鄉回首已千山,上峽初經第一灘。
少年亦慕宦遊樂,投老方知行路難。

陸游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陸游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書法作品欣賞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須臾

(1) 片刻

須臾不可離

(2) 一會兒

須臾,蛇不見了。——《三國演義》

無嘩

不要喧鬧;肅靜無聲。《書·秦誓》:“公曰:‘嗟,我士,聽無譁,予誓告汝!’” 孔穎達 疏:“聽我告汝,無得喧譁。” 唐 柳宗元 《鐃歌鼓吹曲·吐谷渾》:“王旅千萬人,銜枚默無譁。” 金 元好問 《示程孫》詩之三:“吾母 河南君 ,閨門靜無譁。”

百丈

(1).極言高、深或遠。 漢 枚乘 《七發》:“上有千仞之峯,下臨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約 《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詩:“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 唐 韓愈 《次同冠峽》詩:“落英千尺墮,遊絲百丈飄。”《北史·西域傳·小月氏國》:“其( 小月氏國 )城東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謂百丈佛圖也。”

(2).牽船的篾纜。《宋書·朱超石傳》:“時軍人緣 河 南岸,牽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為虜所殺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詩舟行多用百丈,問之 蜀 人,雲,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為大瓣,以麻索連貫其際,以為牽具,是名‘百丈’。”《醒世恆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從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順風,方使得布帆,風略小些,便要扯著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來就是縴子。” 清 黃遵憲 《下水船歌》:“百丈橫牽上瀨舟,三朝三暮見 黃牛 。”

(3).借指井繩。 唐 杜甫 《銅瓶》詩:“銅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懷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為號,稱“百丈禪師”。參閱《景德傳燈錄·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

陸游名句,滄灘名句

詩詞推薦

  • 初夏遊玉泉山清音齋小憩·其二

    乾隆清代〕每思駒影不延停,昨歲希雲正未寧。何意連朝盈尺渥,遂教長畝十分青。仲家論里堪方樂,劉氏銘中別有馨。稍得
  • 宮詞十首·其三

    盧秉宋代〕花萼蜂兒影,簾旗燕子風。遊絲避金葆,吹過紫垣東。
  • 醉落魄/一斛珠

    張掄宋代〕紅芳紫陌。韶華□□□□□。□花弄□□□色。不比西風,吹落□□□。乾坤造化□□□。都緣一氣潛相易。觀時
  • 方回宋代〕玉樓仙去老逋坡,天下詩人奈爾何。茅舍一枝元不少,水村千樹未為多。力排殺氣回元造,善保陽神養內和。暗處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詩詞名句
  • 隆福寺行宮杏花

    乾隆清代〕門前一株杏,老乾有新花。剛共東風至,又看午日斜。桃經御園謝,梅漫石湖誇。驀爾和嬌態,相逢亦自嘉。
  • 連雲亭望海中諸山

    樓鑰宋代〕雁山本在雲海中,波濤千古相撞舂。泥沙洗盡見山骨,岩壑所在皆玲瓏。是誰一口吸水盡,平地卓立成奇峰。至今
  • 蓮花

    陳傅良宋代〕伯仲之間竹與梅,魏姚聲價浪崔嵬。雖然亦混魚蝦處,風度自從丘壑來。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詩詞名句
  • 送王司馬秩滿西歸

    劉長卿唐代〕漢主何時放逐臣,江邊幾度送歸人。同官歲歲先辭滿,唯有青山伴老身。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詩詞名句
  • 吳娃曲

    陸游宋代〕滿地花陰不閉門,琵琶抱恨立黃昏。妾身不似天邊月,此夜此時重見君。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詩詞名句
  • 升天檜

    歐陽修宋代〕青牛西出關,老聃始著五千言。白鹿去升天,爾來忽已三千年。當時遺蹟至今在,隱起蒼檜猶依然。惟能乘變化,
須臾人散寂無嘩,惟聞百丈轉兩車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