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馬先覺的《送崑山丞謝子潚解官還朝》
全文:
結交無慮三十年,道同志合難其全。
傾蓋相歡豈無有,當面論心背不然。
晚知趨向動違俗,閉門避客魚淵潛。
屬聞貳令非常好,才德遠過崔藍田。
有懷欲吐難忍肢,試剝雲霧看青天。
穆如清風濯煩慍,皎若明月墮我前。
論文未易探涯涘,講政壹以民為先。
老夫論說眾所廢,公獨採拾無棄捐。
承顏請益恨不數,契合乃過金石堅。
我方怙焉以為命,忍聞歌吹張離筵。
西郊日暖玉生煙,羨公此行若登仙。
何當化龍逐雲氣,四方上下相周旋。
含情握手不忍別,敢效昔人裨一言。
聖王當寧方急賢,原公袖疏朝甘泉。
為言民瘼殊未痊,徑須下詔寬緡錢。
參考注釋
為言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豈寡人不足為言邪?何故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 辛 貌醜,妻不為言。”
(2).猶為意。《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貧困,常欺 鮑叔 , 鮑叔 終善遇之,不以為言。”
詐偽之言。為,通“ 偽 ”。《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苟亦無信。”《詩·唐風·采苓》:“人之為言,胡得焉。” 孔穎達 疏:“人之詐偽之言。” 陳奐 傳疏:“古‘為、偽、譌’三字同。《毛詩》本作‘為’,讀作‘偽’也。為言即讒言,所謂小行無徵之言也。”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徑須
直須。 唐 李白 《將進酒》詩:“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宋 陳師道 《和黃預七夕》:“坐待翔禽報佳會,徑須飛雨洗香車。” 宋 范成大 《送詹道子教授奉祠養親》詩:“一杯送舟下 水西 ,我欲贈言無好詞。徑須喚起 束廣微 ,為君重補《南陔》詩。”
下詔
帝王頒發詔令
緡錢
(1).用繩穿連成串的錢。《舊唐書·劉悟傳》:“ 悟 少有勇力,叔 逸準 為 汴 帥,積緡錢數百萬於 洛中 , 悟 輒破扃鐍,悉盜用之。”《舊五代史·漢書·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總計前後錫賚之數,亦有四十七萬緡錢。”
(2).指以千文結紮成串的銅錢, 漢 代作為計算稅課的單位。後泛指稅金。《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 唐 白居易 《息游惰策》:“當豐歲,則賤糴半價不足以充緡錢,遇凶年,則息利倍稱不足以償逋債。” 宋 陸游 《曾文清公墓志銘》:“比賊退,得緡錢六十萬,喪亂之餘,國用賴是以濟。” 清 厲鶚 《東城雜記·紅亭醋庫》:“ 宋 時酒醋皆官庫醖造,納緡錢於戶部。”
馬先覺名句,送崑山丞謝子潚解官還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