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和居厚弟韻》
全文:
端嘉已羨谷鶯遷,不覺龍飛又幾年。
坡老嘗稱少公勝,伯淳曾道二哥賢。
騰箋內舉雖如此,秉筆中書豈必然。
歲晚偶同耆舊傳,瞎翁安得似癯仙。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內舉
薦舉親故。《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祁大夫 外舉不棄讎,內舉不失親。”《舊唐書·代宗紀》:“故求諸必當,用制於中權;存乎至公,豈慚於內舉。”《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我欲效古人 祁大夫 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説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終身名節。” 鄒韜奮 《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主持事業最主要的基本態度一》:“ 中國 古話於‘大義滅親’之外,還有一句叫做‘內舉不避親’。”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秉筆
執筆
中書
(1).皇宮中的藏書。亦特指宮中記事的書。《漢書·儒林傳·孔安國》:“ 成帝 時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 顏師古 註:“中書,天子所藏之書也。”《後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藝術。” 李賢 註:“中書,內中之書也。”《三國志·吳志·孫亮傳》“日於苑中習焉” 裴松之 注引《吳歷》:“ 亮 數出中書視 孫權 舊事。”
(2).官名。中書令的省稱。 漢 設中書令,掌傳宣詔令,以宦者為之,後多任用名望之士。《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國恩不已,復以臣領中書。” 隋 唐 以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俱為宰相,後因以中書稱宰相。《宋史·葉清臣傳》:“陛下欲息奔競,此繫中書。若宰相裁抑奔競之流,則風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
(3).官名。中書舍人的省稱。 隋 、 唐 時為中書省的屬官。 明 清 廢中書省,於內閣設中書舍人,掌撰擬、繕寫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書的班次,進士是一途,監生是一途。”《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他就湊了千把銀子,捐了個內閣中書。”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書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稱為“中書”。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閒行絕句》:“行尋春水坐看山,早出中書晚未還。”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中:“ 文潞公 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 荊公 行至題下。”
(5).毛筆的別稱,“中書君”的省稱。《剪燈餘話·武平靈怪錄》:“早拜中書事 祖龍 , 江淹 親向夢中逢。”參見“ 中書君 ”。
必然
哲學上指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規律
劉克莊名句,和居厚弟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