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彌遜的《送面夫赴試禮部》
全文:
詞壘新收汗馬勞,沖寒意氣九嶷高。
上書北闕真餘事。
拄頰西山須汝曹。
世慮薰心工制錦,時名唾手看連鰲。
喔君賸欲傳衣句,為解千牛綠綺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世慮
俗念。 唐 裴鉶 《傳奇·陶尹二君》:“余本凡人,但能絶其世慮。” 宋 蘇舜欽 《夏熱晝寢感詠》:“恬然世慮寂,時被蒼蠅喧。” 明 宋濂 《鄭景彝傳》:“終日嘿嘿而坐,或焚香以銷世慮。” 胡樸安 《雜詩》之十五:“只合狂吟拋世慮,坐消閒日未全非。”
薰心
(1).謂心受熏灼。常形容愁苦。《易·艮》:“艮其限,列其夤,厲薰心。” 王弼 註:“危亡之憂,乃薰灼其心也。” 南朝 梁 江淹 《奏記詣南徐州新安王》:“惟恩知泰,變色薰心。” 宋 韓駒 《某已被旨移蔡賊起旁郡未果進發今日上城部分民兵閱視戰艦口號》之三:“百憂前日摠薰心,一笑朝來得好音。”
(2).謂迷住心竅。 周實 《公園看牡丹》詩:“豈必風流皆沒骨,還愁富貴易薰心。”如:利慾薰心。
制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子皮 欲使 尹向 為邑。 子產 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 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產 曰:‘不可……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後因以“製錦”為賢者出任縣令之典。《金石萃編》卷四九引 隋 無名氏《洺州南和縣澧水石橋碑》:“又有宣威將軍縣令 馬君 ,以美譽清風,製錦斯邑。” 宋 盧炳 《滿江紅·送趙季行赴金壇》詞:“製錦才高書善最,鳴琴化洽人歡懌。”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從教曳白自登科,饒咱製錦空延佇。”
時名
指當時的聲名或聲望。 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可以專刑憲之司,參輕重之議,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懷仲侍》詩:“看盡飛鳶驚往事,好乘欵段謝時名。”
唾手
比喻極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地理》:“ 勃 ( 蕭勃 )之別將 歐陽頠 軍 苦竹灘 , 陳武帝 遣 周文育 總師,唾手而禽 頠 。”《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只因一將傾心後,致使連城唾手降。”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七:“若是從裡面放起火來, 吳六 等人不被燒死,軍心也亂,唾手可解決戰鬥。”
連鰲
亦作“ 連鰲 ”。 1.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於海,隨波而動。天帝遂命巨鰲十五,分作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事見《列子·湯問》。後因以“連鼇”作善釣之典。 唐 李商隱 《異俗》詩之二:“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明 楊基 《天平山十四題·釣魚磯》詩:“誰操百尺竿,重試連鰲手。”亦為稱人富有才幹、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贈臨洺縣令皓弟》詩:“釣水路非遠,連鼇意何深。” 宋 劉攽 《次韻酬李推官》:“傾蓋強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釣連鼇。” 宋 王珪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詩序:“ 叔志 連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為欣抃。”
(2).形容巋然屹立的樣子。
李彌遜名句,送面夫赴試禮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