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巽公院五詠淨土堂》
全文: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淨域,圖像煥且繁。
清泠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
參考注釋
結習
(1).佛教稱煩惱。《維摩經·觀眾生品》:“時 維摩詰 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所説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結習未盡,華著身耳,結習盡者,華不著也。” 南朝 梁 沉約 《<內典>序》:“孤策獨騖,莫知所限;結習紛綸,一隨理悟。” 宋 蘇軾 《再和楊公濟梅花》之一:“結習已空從著袂,不須天女問云何。” 清 龔自珍 《觀心》詩:“結習真難盡,觀心屏見聞。”
(2).多指積久難除之習慣。《花月痕》第十回:“所幸詩文嗜好,結習已深,倘得問字學書,當亦三生有幸!” 冰心 《寄小讀者》二六:“致她來信說我‘詩人結習未除,幻想太高’。”
無始
(1).沒有起始。 南朝 齊 明僧紹 《正二教論》:“而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
(2).指太古。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七:“茫茫吾何思?林臥觀無始。”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一折:“貧道乃 東華上仙 是也。自從無始以來一心好道,修煉三田。” 王國維 《<紅樓夢>評論》第四章:“今設有人焉,自無始以來,無生死,無苦樂,無人世之罣礙,而唯有永遠之知識,則吾人所寳為無上之美術,自彼視之,不過蛩鳴蟬噪而已。”
淪溺
(1).沉沒;淹沒。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涉精神之淵,則淪溺而自失也。” 宋 戴埴 《鼠璞·防海》:“次至 向頭 、 料角 ,水勢湍險,一失水道,舟必淪溺。”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雖大水泛溢,高岸皆淪溺,而洲不沒。”
(2).謂陷入不良的境地或痛苦的境界而難以自拔。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能獨見崇替之理,自拔淪溺之中,舍敗德之嶮塗,履長世之大道者,良甚鮮矣。”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彼 彭二林 者,又何所為而甘棄其飲酒食肉之身,昏瞀叫號,靡所脅驅,而遽自淪溺耶?”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夫使人元氣黮濁,性如沉垽,或靈明已虧,淪溺嗜欲,斯已耳。”
(3).衰微。 宋 葉適 《習學記言序目·漢書·帝紀》:“如 李翱 之徒亦號高世之材,所求尚不過如此,然則後之人材日以淪溺,其勢必然。”
窮苦
貧窮困苦
柳宗元名句,巽公院五詠淨土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