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葛勝仲的《水調歌頭》
全文:
勝友欣傾蓋,羈宦懶書空。
愛君筆力清壯,名已在蟾宮。
蕭散英姿直上,自有練裙葛帔,豈待半通銅。
長短作新語,墨紙似鴉濃。
山吐月,溪泛艇,率君同。
吾儕轟飲文字,樂不在歌鍾。
今夜長風萬里,且倩泓澄浩蕩,一為洗塵容。
世上閒榮辱,都付寒邊翁。
參考注釋
蕭散
猶蕭灑。形容舉止、神情、風格等自然,不拘束;閒散舒適。《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為《上林》、《子虛》賦,意思蕭散,不復與外事相關。” 唐 張九齡 《林亭詠》:“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宋 曾鞏 《招隱寺》詩:“我亦本蕭散,至此更怡然。” 清 方苞 《重建潤州鶴林寺記》:“佛之理吾不信,而竊喜其教,絶婚宦,公貨財,布衣疏食,隨地可安,士之蕭散孤介,而不欲違其本心者,往往匿跡於其中。”
(1).消散;消釋。《晉書·恭帝紀論》:“雖有手握戎麾,心存舊國,迴首無良,忽焉蕭散。” 唐 皎然 《送大寶上人歸楚山》詩:“獨鶴翩翻飛不定,歸雲蕭散會無因。” 明 劉基 《自天章入城作》詩:“煩襟得蕭散,似欲忘覉旅。”
(2).蕭條;淒涼。 南朝 梁 何遜 《和司馬博士詠雪》:“蕭散忽如盡,徘徊已復新。” 唐 韋應物 《獨游西齋寄崔主簿》詩:“秋齋正蕭散,煙水易昏夕。” 宋 蘇軾 《和李太白》:“野情轉蕭散,世道有翻覆。” 清 曹寅 《宿金氏園亭》詩:“蕭散人問意,孤雲第幾峰。”
英姿
英俊勇武的風姿
英姿颯爽
直上
(1).方位詞。上,上面。用於名物詞之後。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二折:“頭直上亂紛紛雪似篩,耳邊廂颯剌剌風又擺。” 元 李景賢 《劉行首》第二折:“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絛。頭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為 《尋西山隱者不遇》詩:“絶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侯興 與渾家都搬將入去,直上去趕。”
練裙
亦作“ 練帬 ”。1.白絹下裳。亦指婦女所著白絹裙。 宋 蘇軾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詩:“破裓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鬭清妍。”
(2).《宋書·羊欣傳》:“ 獻之 嘗夏月入縣, 欣 著新絹帬晝寢, 獻之 書帬數幅而去。 欣 本工書,因此彌善。”後因用作文人乘興揮毫的典故。 唐 陸龜蒙 《懷楊台文楊鼎文二秀才》詩:“重思醉墨縱橫甚,書破 羊欣 白練裙。”
葛帔
用葛製成的披肩。《南史·任昉傳》:“ 西華 冬月著葛帔綀裙,道逢 平原 劉孝標 ,泫然矜之,謂曰:‘我當為卿作計。’”後因以“葛帔”為憐恤友人貧困之典。 清 趙翼 《至蘇州瘦銅子孝彥來見泫然有作》詩:“葛帔相看淚滿衣,貧官門戶已全非。”
半通
即半印。古代下級官吏所用。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為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 李軌 註:“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後漢書·仲長統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李賢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 半印 ”。
葛勝仲名句,水調歌頭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