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樓鑰的《次吳伯華韻》
全文:
一身遇坎復乘流,景物當前亦自由。
草淺人行因作徑,水來沙聚看成洲。
喔詩肯為鉤棘句,適意即是逍遙遊。
爛醉不知門外事,夕陽日日下西頭。
參考注釋
鉤棘
(1).即鉤戟。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
(2).猶株連,牽連。《金史·酷吏傳序》:“ 熙宗 迭興大獄, 海陵 翦滅宗室,鉤棘傅會,告姦上變者賞以不次。” 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徐石麟》:“以斷鍊為能事,以鉤棘為精神,非復上皇慎獄之本意矣。”
(3).形容文字艱澀,不流利。《明史·文苑傳序》:“ 永 宣 以還,作者遞興,皆沖融演迤,不事鉤棘。”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鉤棘、文義紕繆者,以為姍笑。” 高鳳謙 《論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長。”參見“ 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魯迅 《集外集·<無題>詩》:“大野多鉤棘,長天列戰雲。”
適意
(1) 舒適
房子寬敞明亮,住得很適意
(2) 適合心意
他為這種適意的幻想所包圍,覺得其中的樂趣在招引他。——《堂吉訶德》
即是
(1).如此。《莊子·庚桑楚》:“若有不即是者,天鈞敗之。”
(2).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僕即是鬼,何以雲無。”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逍遙遊
《莊子》篇名。篇中借用大鵬和小鳩、大椿和朝菌的比喻,說明任何事物都不能超越自己本性和客觀環境,主張各任其性,放棄一切大小、榮辱、死生、壽夭的差別觀念,便能逍遙自在,無往而不適。後用以指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遊玩。 唐 陸龜蒙 《補沉恭子詩》:“雖非放曠懷,雅奉逍遙遊。攜手桂枝下,屬詞山之幽。” 宋 蘇軾 《九日次定國韻》:“會當無何鄉,同作逍遙遊。” 郭沫若 《當前詩歌中的主要問題答詩刊社問》:“地球自轉一周,坐在地上不動的人,也算作了逍遙遊。”
樓鑰名句,次吳伯華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