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楊維楨的《覽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三》
全文:
洛陽輕薄子,挾彈走春嬉。
結交金谷友,諂事賈午兒。
蔑棄慈母訓,乾沒不知幾。
感已賦閒居,猶以拙自悲。
參考注釋
蔑棄
亦作“ 蔑棄 ”。輕視,鄙棄。《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包藏禍心,蔑棄顧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舊制一廢難復》:“今不知何時何人作俑,六科都給事,俱隨班駿奔於太廟中矣,此皆蔑棄舊規遺制之極。”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我並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蔑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並且努力於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
見“ 蔑棄 ”。
慈母
古謂父嚴母慈,故稱母為慈母;古稱撫育自己成人的庶母為慈母
乾沒
1.投機圖利。《漢書·張湯傳》:“﹝ 湯 ﹞始為小吏,乾沒,與 長安 富賈 田甲 、 魚翁叔 之屬交私。” 顏師古 註:“ 服虔 曰:‘乾沒,射成敗也。’ 如淳 曰:‘豫居物以待之,得利為乾,失利為沒。’”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乾沒》:“乾沒大抵是徼幸取利之意。”
2.指僥倖之利。 晉 袁宏 《後漢紀·靈帝紀》:“ 育 ( 夏育 )欲以齊民易醜虜,射乾沒以要功。”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忘髮膚之明戒,尋乾沒於難冀。”
3.冒險僥倖。《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恪 豈敢傾根竭本,寄命洪流,以徼乾沒乎?” 裴松之 註:“蓋謂有所徼射,不計乾燥之與沉沒而為之。”《晉書·張駿傳》:“霸王不以喜怒興師,不以乾沒取勝。”《魏書·宋維傳》:“ 維 見 乂 ( 元乂 )寵勢日隆,便至乾沒,乃告司染都尉 韓文殊 父子欲謀逆立 懌 。”
4.貪求;貪得。《晉書·潘岳傳》:“ 岳 性輕躁,趨世利……其母數誚之曰:‘爾當知足而乾沒不已乎?’”《魏書·鄭嚴祖傳》:“﹝ 嚴祖 ﹞傾側勢家,乾沒榮利,閨門穢亂,聲滿天下。” 清 錢謙益 《言樹堂詩為金壇於季鑾作》:“乾沒有明訓,止足良厚誣。”
5.侵吞公家或別人的財物。 唐 顏真卿 《李司空碑》:“乾沒之贓,一徵百萬;繕完之利,費省巨億。”《宋史·河渠志三》:“每興一役,乾沒無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他就從中設法,把一家洋貨店,全行乾沒了過來,就此發財起家。” 魯迅 《<奔流>編輯後記》:“那么,這責任只好歸給各地販賣店的乾沒。”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楊維楨名句,覽古四十二首 其二十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