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炎的《和韓毅伯擬別》
全文:
踉蹡揖客客為誰,依舊驪珠色陸離。
不謂遠遊來此地,未能小隱待何時。
慣看覆手仍翻手,休問開眉與皺眉。
歸去淮山訪猿鶴,清風滿袖自披披。
參考注釋
踉蹡
亦作“ 踉蹌 ”。1.跌跌撞撞,行步歪斜貌。 唐 韓愈 《贈張籍》詩:“有兒雖甚憐,教示不免簡。君來好呼出,踉蹡越門限。” 宋 范成大 《催租行》:“輸租得鈔官更催,踉蹡里正敲門來。” 明 徐渭 《與馬策之》:“老牯踉蹌以耕,拽犁不動,而淚漬肩瘡。” 茅盾 《色盲》四:“ 林白霜 驚喊著,踉蹌地跑回自己房間去。”
(2).指不穩的步履。《水滸傳》第三二回:“ 武行者 聽了,跳起身來,叉開五指望店主人臉上只一掌,把那店主人打箇踉蹌。” 楊朔 《木棉花》:“我提著一隻小皮箱,擠在人群里,腳下的碎石塊時時會把我絆一個踉蹌。”
(3).歪斜貌。 五代 齊己 《靈松歌》:“老鱗枯節相把捉,踉蹌立在青崖前。”
(4).行步遲滯貌。 晉 潘岳 《射雉賦》:“蹇微罟以長眺,已踉蹡而徐來。” 徐爰 註:“踉蹡,乍行乍止,不迅疾之貌。” 南朝 梁簡文帝 《妾薄命》詩:“ 王嬙 貌本絶,踉蹌入氈帷。”
(5).喻指困頓;顛沛;顛躓。《梁書·伏暅傳》:“ 暅 踉蹡落魄,三十餘年。” 唐 陸龜蒙 《記事》詩:“聖道庶經營,世途多踉蹌。”《花月痕》第十一回:“ 痴珠 全家避入深山,不料該處土匪突爾豎旗從賊,以致親丁四十餘口踉蹌道路。”
亦作“ 踉蹌 ”。縱躍;竄跳。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九:“ 東安 一士人善畫,作鼠一軸……軸在地而貓蹲其旁,逮舉軸,則踉蹡逐之。以試羣貓,莫不然者。於是始知其畫為逼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祖寺丞》:“ 趙 睨重欄愈高,唯四角差低,甚易之,然卒不可逾越。屍自水中指云:‘從高處過甚易。’遂如其言,踉蹡一舉,已出平地。”
亦作“ 踉蹌 ”。匆遽慌急貌。 宋 文天祥 《五月十七日大雨歌》:“壁下有水穴,羣鼠走踉蹡。”《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坐席猶未煖,忽得家書報家中老父病故,踉蹌而別,轉薦與同鄉 呂鴻臚 。”
揖客
(1).長揖不拜之客。《史記·汲鄭列傳》:“大將軍 青 既益尊,姊為皇后,然 黯 與亢禮。人或説 黯 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 黯 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將軍聞,愈賢 黯 。”《南齊書·蔡約傳》:“大將軍有揖客,復見於今。”《續資治通鑑·宋真宗鹹平二年》:“﹝ 曹彬 ﹞位兼將相,不以等威自異,造其門者,皆為揖客。”
(2).向客拱手為禮。 漢 揚雄 《解嘲》:“當今縣令不請士,郡守不迎師,羣卿不揖客。”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青城老澤》:“少頃,設麥飯一鉢,菜羹一盤,當席間環以小椀,揖客共食。” 陳子范 《游蟂磯》詩:“山如揖客迎孤槳,身似勞人羨野鷗。”
依舊
依然像從前一樣
書房的陳設依舊未變
驪珠
(1).寶珠。傳說出自驪龍頷下,故名。《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唐 溫庭筠 《蓮浦謠》:“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盪。” 明 劉兌 《嬌紅記》:“紅牙緩引驪珠串,個個一般圓。” 清 卓爾堪 《海市歌》:“龍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貴的人或物。《南齊書·倖臣傳論》:“長主君世,振裘持領,賞罰事殷,能不踰漏,宮省咳唾,義必先知。故能窺盈縮於望景,獲驪珠於龍睡。” 唐 元稹 《贈童子郎》詩:“ 楊公 莫訝清無業,家有驪珠不復貧。” 清 陳其元 《庸閒齋筆記·解元抄襲陳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猶未定元。外舅適得一卷,大喜,以為獨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這回 章自蜚 、 聞韻高 都沒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鱗爪罷了。”
(3).楊梅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果蓏·楊梅》:“ 陸游 詩:‘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按,謂楊梅也。”
(4).龍眼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龍眼》。
陸離
形容色彩絢麗繁雜
光怪陸離
帶長鋏之陸離兮。——《楚辭·屈原·涉江》
王炎名句,和韓毅伯擬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