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

司馬光太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太行》

全文:
旬帝胚渾散,愚公轍跡開。
橫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
茀郁天閽近,崢嶸地軸回。
陽崖明草樹,陰壑轉風雷。
波沓群峰涌,雲奔峭壁來。
猿岩垂磊落,龍窟六喧豗。
噴雨驚湍灑,跳星巨石頹。
平塗憂屐拆,跬步戒輪摧。
覆頂千春雪,緣潭萬古苔。
谷盤容國士,髓裂餌仙才。
晉市飛樵札,燕郊落燒煤。
棋圖分冀野,蟻壤認叢台。
在昔王塗塞,嘗聞霸略恢。
嚴關陰伏甲,間道夜銜枚。
挾詐揮金斗,貪功襲墨縗。
戰場空爝火,京觀悉蒿萊。
險易曾何變,興亡只可哀。
隆平方恃德,襟帶自崔嵬。

司馬光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橫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畝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壞事

在世界上橫行的邪*惡勢力

(3) 以掠奪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橫行一時的惡棍

(4) 縱橫馳騁,所向無阻

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四極

(1).四方極遠之地。《楚辭·離騷》:“覽相觀於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朱熹 集註:“四極,四方極遠之地。” 秦 李斯 《嶧山刻石》:“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極而金聲。” 金 完顏璹 《自適》詩:“小齋蝸角許,夜臥膝仍屈;能以道眼觀,寬大猶四極。”

(2).指四方極遠之國。《爾雅·釋地》:“東至於 泰遠 ,西至於 邠國 ,南至於 濮鉛 ,北至於 祝栗 ,謂之四極。” 郭璞 註:“四極,皆四方極遠之國。”

(3).四境。《管子·問》:“官府之藏,彊兵保國,城郭之險,外應四極。” 尹知章 註:“四極,謂國之四鄙也。” 漢 晁錯 《對賢良文學策》:“四極之內,舟車所至,人跡所及,靡不聞命,以輔其不逮。” 清 徐昂發 《經廣武城》詩:“四極失所制,關塞起龍爭。”

(4).古代神話傳說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蒼天補,四極正。” 清 侯方域 《擬思宗改元頒示百官廷臣謝表》:“新煉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層;更築 共工 之山,坤維安於四極。”

(5).古代天文學名詞。指日月周行四方所達的最遠點。《周髀算經》卷下:“凡日月運行,四極之道。” 趙爽 註:“運,周也。極,至也,謂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還,故曰四極也。” 元 揭傒斯 《銅儀》詩:“飛龍纏四極,黃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問·湯液醪醴論》:“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註:“四極言四末,則四肢也。” 清 顧炎武 《將遠行作》詩:“神明運四極,反以形骸拘。”

蟠據

盤踞;占據。 唐 杜甫 《病柏》詩:“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宋 司馬光 《太行》詩:“橫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明史·李如柏傳》:“ 李氏 兵權太盛。姻親廝養分操兵柄,環神京數千里,縱橫蟠據,不可動搖。” 曹禺 《原野》第三幕:“這裡蟠據著生命的恐怖,原始人想像的荒唐。”

九河

(1). 禹 時 黃河 的九條支流。近人多認為是古代 黃河 下游許多支流的總稱。《書·禹貢》:“九河既道。” 陸德明 釋文引《爾雅·釋水》:“九河: 徒駭 一, 太史 二, 馬頰 三, 覆釜 四, 胡蘇 五, 簡 六, 潔 七, 鉤盤 八, 鬲津 九。”

(2).泛指 黃河 。 宋 黃庭堅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詩:“落筆塵沙百馬奔,劇談風霆九河飜。” 明 何景明 《送李公從地官》詩:“鄉路春行傍九河,帝京晴望五雲多。”

(3).銀河。《文選·<楚辭·九歌·少司命>》:“與汝游兮九河,衝飆起兮水揚波。” 呂延濟 註:“九河,天河也。”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側身欲進叱於閽,帝賜九河湔涕痕。”

司馬光名句,太行名句

詩詞推薦

橫行四極外,蟠據九河隈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