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廌的《岑使君牧襄陽受代還朝某同趙德麟謝公定潘仲》
全文:
公如照乘珠,居朝作賢寶。
公如三秀芝,後天錫難老。
聿歸供奉班,漆簡探幽討。
懸應念傖父,滄洲濯苹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懸應
遙應。《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康僧會》:“雷霆破山,聾者不聞,非音之細。苟在理通,則萬里懸應;如其阻塞,則肝膽 楚 越 。” 明 真鑒 《<楞嚴經>正脈疏》卷十二:“一請許懸應,所請意遠,應在後文。”
傖父
晉 南北朝 時,南人譏北人粗鄙,蔑稱之為“傖父”。《晉書·文苑傳·左思》:“初, 陸機 入 洛 ,欲為此賦,聞 思 作之,撫掌而笑,與弟 雲 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瓮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南朝 謂北人曰‘傖父’,或謂之‘虜父’。”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張青琱往河南學使者幕》詩之三:“二 陸 來 江 左,三 張 入 洛 中……傖父休輕笑,吳儂雅自雄。”後用以泛指粗俗、鄙賤之人,猶言村夫。 元 劉敏中 《黑漆弩·村居遣興》曲之一:“長巾闊領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傖父何知風雅緣,貪看古蹟只因錢。” 清 顧炎武 《與黃太沖書》:“離羣索居,幾同傖父,年逾六十,迄無所成。”
滄洲
濱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然後臨滄洲而謝 支伯 ,登 箕山 以揖 許由 。” 南朝 齊 謝朓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詩:“既歡懷祿情,復協滄洲趣。” 唐 杜甫 《曲江對酒》詩:“吏情更覺滄洲遠,老大悲傷未拂衣。” 清 林則徐 《中秋炮台眺月有作》詩:“涵空一白十萬頃,浄洗素練懸滄洲。”
苹藻
(1).苹與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濟澤之阿,行潦之苹藻,寘諸宗室, 季蘭 屍之,敬也。”《詩·召南·采苹》“於以采苹?南澗之濱;於以采藻?於彼行潦” 漢 鄭玄 箋:“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於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之祭,牲用魚,芼用苹藻,所以成婦順也。”
(2).泛指祭品。 唐 韓愈 《湘中》詩:“苹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明 李東陽 《送衍聖公聞韶襲封還闕里》詩:“ 魯 郡山川歸舊國, 孔 林苹藻薦新盤。”
(3).用作祭祀的代稱。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 王氏 ﹞自服勤苹藻,祗奉宗祧。” 宋 司馬光 《祭齊國獻穆大長公主文》:“苹藻必親,無違婦職。”
(4).語本《詩·召南·采苹序》:“《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共祭祀矣。”後因以“苹藻”借指婦女的美德。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晝錦》:“﹝ 王氏 ﹞嗣育蘭蓀,孝全苹藻。”《鏡花緣》第四二回:“女子而嫻文藝,亦增苹藻之光。”
李廌名句,岑使君牧襄陽受代還朝某同趙德麟謝公定潘仲名句
名句推薦
十劫坐來還懡?,不圖打草要驚蛇
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