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金履祥的《游三峰》
全文:
九月天氣清,高飈掃虛碧。
山色日嶙峋,山意亦寥閴。
有來二三友,勸我振雙屐。
問道始委蛇,陟巘轉深密。
犖确礙微徑,藤蔓絆行色。
岡阜出坡陀,重險更崷嵂。
絕壁詫天造,石筍疑人立。
上上復扳援,嵬嵬亦恂慄。
摩蘚追舊題,捫蘿著新蹠。
佝僂度崎岩,盤薄踞危石。
誰鑿丹臼深,碧瓦孰摶埴。
雲胡半空中,有此千載跡。
中峰函劍氣,幽洞飛靈液。
霏霏人間雨,往往此中出。
陰崖采芝人,東岡並遊客。
虛谷遠應聲,重崦近成隔。
而我獨油然,振衣來千尺。
川流一以眺,蒼莽浩無息。
長風拂巾袂,太清可噓吸。
乃知艱險餘,始有高明極。
益知身轉高,冥然氣超逸。
登天信有基,升仙豈無術。
何當躡飛煙,高舉振長翮。
倒景凌三光,達觀天地窄。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有來
用於 元 代由蒙文直譯成漢語的公牘等。表示語句結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兒 在時,將他做兒,祭祀時同祭祀有來。” 李文田 註:“有來者,結束之詞,今京師有此語。”《元典章·刑部二·詳讞》:“上路里設兩員推官,中路里設一員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來。”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金履祥名句,游三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