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喻良能的《吉老手刃凶人為母報仇詩以紀之》
全文:
臥冰叱馭全忠孝,王氏多賢今古同。
公乎孝行驚創見,落落豈特漢晉風。
凶人夜半發丘隴,敢爾殘*暴不畏公。
古來刃仇不共天,痛貫肝膂何時窮。
刳心設祭久自許,何況臨機敢不武。
拔刀斷賊血模糊,袍笏雍容詣官府。
忍恥貪生真可羞,退之諄諄言復仇。
請衣一擊當報怨,豫子猶能致嘉傳。
如公壯志今已伸,他日定為忠義臣。
行看氣節動天子,詔書一洗泉下恥。
參考注釋
刳心
(1).道教語。謂摒棄雜念。《莊子·天地》:“夫子曰:‘夫道,覆載萬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 郭象 註:“有心則累其自然,故當刳而去之。” 成玄英 疏:“刳,去也,洗也。” 宋 蘇軾 《次韻張甥棠美述志》:“刳心先擬謝聲名,不作 羊 鄒 悲 峴 首。”
(2).挖出心臟,表示忠心。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聖恩弘大,天地莫量,破腦刳心,豈足為謝。”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為亡考修明真齋詞》:“內族外親,俱臻景祐,刳心抆血,拜首祈天,不任號殞,激切涕咽之至。”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 震旦 為學者,常詻詻與官立庠序反對,縱校官有長藝,猶刳心致死以爭之。”
設祭
陳設祭品。《禮記·禮器》:“設祭於堂,為祊乎外。” 鄭玄 註:“設祭之饌於堂。” 孫希旦 集解:“設祭於堂,謂屍出在堂時,薦朝踐之豆、籩,及祭腥、爓之肉也。” 元 王惲 《和乾臣食粽有感詩韻》:“懷沙悲 楚 屈 ,設祭入 湘 潭 。”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紫湘誄》:“翦紙招魂,采蘅設祭,我作此解,潸焉出涕。”
自許
自誇;自我評價。《晉書·殷浩傳》:“ 溫 既以雄豪自許,每輕 浩 , 浩 不之憚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有一俊士,自許史學,名價甚高。”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誰為傾國媒,自許連城價。”《明史·馬林傳》:“ 林 雅好文學,能詩工書,交遊多名士,時譽籍甚,自許亦甚高。”
何況
(1) 不消說
一項改革都會經過不少曲折,更何況一場革命
(2) 更加
學好本民族的語言尚且要花許多力氣,何況學習另一種語言呢
(3) 表示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況且”
何況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這兒不好找,何況他又是第一次來
臨機
謂面臨變化的機會和情勢。《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賈詡 字 文和 ……有 良 平 之才”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 北齊 劉晝 《新論·知人》:“若於臨機能謀而知其智,犯難涉危乃見其勇,是凡夫之識,非明哲之鑑。”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兩軍對壘,臨機料之,曲折備之,此未足為智也。” 元 耶律楚材 《和公大禪師塔記》:“殊不知大善知識,臨機應物,一抑一揚,一奪一縱,若珠之走盤,千變萬化,詎可以一途而測邪?” 蘇曼殊 《敬告十方佛弟子啟》:“出家菩薩,臨機權化,他戒許開,獨於色*欲有禁,當為聲聞示儀范故。”
不武
(1).不算勇武。《左傳·襄公十年》:“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
(2).用作謙詞,言無將帥之才。《晉書·庾翼傳》:“臣雖不武,意略淺短,荷國重恩,志存立效。”《北齊書·神武紀上》:“吾雖不武,以死繼之,何敢讓焉。”
(3).不逞勇武。《老子》:“善為士者不武。” 王弼 註:“武,尚先陵人也。”
喻良能名句,吉老手刃凶人為母報仇詩以紀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