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普濟的《圓覺頑空覺講主真贊二首》
全文:
頭鬅鬙,眼乖角。
得天台之奧旨,繼永嘉之先覺。
執文字見,離文字縛。
說大義則四座風生,徵異解則百川潮落。
昭昭乎教苑之祥麟,昂昂乎雞群野鶴。
雖正席四處不足暢其設施,然分座五山亦不負其所學。
是為廣智九世之孫,嘯岩一枝不致寥寞者矣。
參考注釋
鬅鬙
(1).頭髮散亂貌。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上》:“忽見一小鬼鬅鬙,頭長二尺餘。”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一足剛蹺一足輕,數莖頭髮亂鬅鬙。”
(2).喻山石花木等參差散亂。 宋 蘇軾 《上元夜》詩:“散策桄榔林,林疎月鬅鬙。” 宋 陸游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詩:“鬅鬙暗樹類奇鬼,突兀黑雲如壞山。” 明 劉侗 於奕正 《帝京景物略·法雲寺》:“過 金山口 二十里,一石山,鬅鬙然。審視,疊千百石小峯為之,如筍張籜。” 清 厲鶚 《金陵移梅歌為嶰谷半查賦》:“挨石鬅鬙鎖水怪,循牆屈曲藏凍虺。” 諸宗元 《雪》詩:“馬足車聲驅浩蕩,叢篁壞柳列鬅鬙。”
乖角
(1).指 東漢 名士 郭泰 折巾一角之事。 郭泰 字 林宗 ,不應官府徵召,週遊郡國。嘗於 陳 梁 間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 林宗 巾”。後用為隱居不仕的典實。 北周 庾信 《示封中錄》詩之二:“葛巾久乖角,菊徑簡經過。”
(2).牴牾;矛盾。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安清》:“或由傳者紕繆,致成乖角。” 唐 劉知幾 《史通·浮詞》:“今之記事也則不然,或隔卷異篇,遽相矛盾;或連行接句,頓成乖角。” 清 趙翼 《贈販書施漢英》詩:“我時有錢欲得書,汝時有書欲得錢;一見那愁兩乖角,乘我所急高價懸。”
(3).分離。 唐 韓愈 《食河曲驛》詩:“親戚頓乖角,圖史棄縱橫。”
(4).違背情理。 唐 羅隱 《焚書坑》詩:“ 祖龍 算事渾乖角,將謂詩書活得人。”《太平廣記》卷五四引《仙傳拾遺·韓愈外甥》:“ 唐 吏部侍郎 韓愈 外甥…… 元和 中,忽歸 長安 ,知識闒茸,衣服滓弊,行止乖角。” 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一:“都下市井輩謂不循理者為乖角。”
(5).拐角。
(1).稱機靈的小孩。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乖角》:“俗美聰慧小兒曰乖角。”
(2).狡詐。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與人相約諫君,劾姦死難,稍計利害,則避而違之以自全,反謂不違者為痴,此正所謂乖角耳。”
釋普濟名句,圓覺頑空覺講主真贊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