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何夢桂的《贈術士邵易庵》
全文:
易道面皆萬變,面萬彙寄一面易。
大道面降九流,至理散方術。
譬猶八面窗,八方可從入。
譬猶九達衢,九軌所由出。
道術雖二致,殊途極歸一。
得醫為倉扁,得法為軌革。
郭氏探錦囊,甘心步璇歷。
勿謂所執微,垂名等籍籍。
易庵挾四技,每技探易賾。
技分易不精,君獨精以密。
我愧絕韋編,所得止一畫。
一畫未為病,錯出已什伯。
四事君盡兼,懼君苦形役。
持此應世間,化身須百億。
何夢桂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譬猶九達衢,九軌所由出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譬猶
譬如。《禮記·仲尼燕居》:“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絶咽喉,豈可為哉!”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卷一:“故觀其所餘,可以知其所積,譬猶見落葉而知天下之秋,察葭飛而知四海之春也。”
九達
(1).謂四通八達。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聖人之道其中道乎,是謂九達。” 黃省曾 註:“言聖道無所不達,百家則私蹊曲徑而已。” 晉 左思 《魏都賦》:“廓三市而開廛,籍平逵而九達。” 明 李東陽 《後東山草堂賦》:“稅駕乎九達之衢,振衣乎千仞之表。”
(2).四通八達的道路。 唐玄宗 《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詩:“鶩池臨九達,龍岫對層城。”
九軌
(1).可容九輛車並列行駛的路面寬度。《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 鄭玄 註:“經緯之塗,皆容方九軌。軌,謂轍廣。乘車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為轍廣。九軌積七十二尺,則此塗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輻內二寸半,輻廣三寸半,綆三分寸之二,金轄之間,三分寸之一。” 漢 張衡 《東京賦》:“經途九軌,城隅九雉。” 宋 蘇軾 《贈眼醫王生彥若》詩:“如行九軌道,並驅無擊轂。” 清 唐甄 《潛書·法王》:“執此致之,直而無曲,顯而無隱,如行九軌之途,更無他歧。”
(2).指城中大道。 宋 蘇轍 《賀雪御筵謝狀》:“九軌澄清,已消塵壒之濁;三農踴躍,載歌牟麥之豐。”
(3).泛指大路。 清 劉大櫆 《祭尹少宰文》:“公循九軌,徑趨其鄉。”
(4).猶言眾車。 宋 陸游 《度浮橋至南台》詩:“九軌徐行怒濤上,千艘橫繫大江心。”
所由
(1).所經歷的道路。《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楊樹達 疏證:“由,行也。所由謂其所由行之徑路。” 漢 班固 《東都賦》:“今論者……罕能精古今之清濁,究 漢 德之所由。”
(2).所自,所從來。 晉 陸機 《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 毛澤*東 《矛盾論》三:“他分析了列寧主義所由產生的國際環境。”
(3).見“ 所由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