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錢起的《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寺即神堯皇帝讀書之所)》
全文:
入谷逢雨花,香綠引幽步。
招提饒泉石,萬轉同一趣。
向背森碧峰,淺深羅古樹。
堯皇未登極,此地曾隱霧。
秘讖得神謀,因高思虎踞。
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
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
白水入禪境,碭山通覺路。
往往無心雲,猶起潛龍處。
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溪鳥投慧燈,山蟬飽甘露。
不作解纓客,寧知舍筏喻。
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
第二百三十七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解纓
解去冠系。謂去官。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不作解纓客,寧知捨筏喻。” 明 唐寅 《憶秦娥·王守谷壽》詞:“解纓投散,抽簪辭鬧,此意誰知至妙。”
舍筏
捨棄渡人的船筏。謂佛法如筏,既已渡人到彼岸,法便無用,不可再執著。語本《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知我説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不作解纓客,寧知捨筏喻。身世已悟空,歸途復何去。”後多以喻學習古人詩文要擺脫方法上的束縛,方能有所創造。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佛有筏喻,言捨筏則達岸矣,達岸則捨筏矣。” 明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為悟境,詩家以為化境,詩禪一致,等無差別。 大復 與 空同 書引此,正自言其所得耳。”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五七:“作詩以道性情, 李夢陽 早已講過;學古重在舍筏, 何景明 便是如此。”
錢起名句,歸義寺題震上人壁(寺即神堯皇帝讀書之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