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正覺的《海上人知浴求頌》
全文:
溫溫氣象半篙津,匏杓調和冷暖勻。
直得通身渾是水,端知赤肉了無塵。
風埃面目揩磨淨,丘壑形骸洗濯春。
妙觸宣明佛子住,首楞嚴會有斯人。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宣明
(1).公開表明,毫無隱瞞。《荀子·正論》:“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則下治辨矣。” 楊倞 註:“宣,露。辨,別也。”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主以宣明,不以道勝而不招;臣務對敭,不以時艱而不進。” 毛澤*東 《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 蔣*介*石 先生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上宣稱:‘應宣明中央對於共*產*黨並無其他任何要求。’”
(2).明顯,毫無遮蔽。《漢書·禮樂志》:“月穆穆以金波,日華燿以宣明。”
(3).謂使顯明。 唐 李德裕 《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右領軍衛上將軍馬公神道碑銘》:“帝欲具飾車旗,宣明衣服。公於是典其僚寀,重立規模。”
(4).宣揚,顯揚。《漢書·元帝紀》:“相守二千石誠能正躬勞力,宣明教化,以親萬姓,則六合之內和親,庶幾虖無憂矣。”《後漢書·袁安傳》:“陛下奉承洪業,大開疆宇,大將軍遠師討伐,席捲北庭,此誠宣明祖宗,崇立弘勛者也。” 宋 曾鞏 《襄州謝到任表》:“此蓋伏遇皇帝陛下奬引士倫,推崇世教,小藝片言之善,偏長一曲之材,皆欲養成,未嘗棄廢。故令優佚,俯及孤蒙,敢不拊慰此民,宣明上德。”
(5).宮殿名。 西漢 時 宣明殿 在 長安 未央宮 東,見《三輔黃圖》卷三。 東漢 時 洛陽 亦建有 宣明殿 。《後漢書·桓郁傳》:“帝自製《五家要説章句》,令 郁 校定於 宣明殿 。” 李賢 註:“ 宣明殿 在 德陽殿 後。”
(6).里名。 梁章鉅 《文選旁證》卷十二引《三輔黃圖》:“ 長安 閭里一百六十,室居櫛比,門巷脩直,有 宣明 、 建陽 、 昌陰 、 尚冠 、 脩成 、 黃棘 、 北煥 、 南平 等里。”
佛子
(1).菩薩的通稱。《十住毗婆沙論·入初地品》:“諸佛子者,諸佛真實子諸菩薩是,是故菩薩名為佛子。”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石長和》:“道之兩邊棘刺,森然如鷹爪。見人甚眾,羣足棘中,身體傷裂,地皆流血。見 長和 獨行平道,俱嘆息曰:‘佛子獨行大道中。’”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此山非比別山阿,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只除佛子神仙纔可到,怎許遊人容易得攀摩?”
(2).受佛戒者,佛門弟子。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仍聞七祖後,佛子繼調御。” 宋 王安石 《靈山寺》詩:“ 靈山 名誰自?波濤截孤峰。何年佛子住?四面憑危空。”《西遊記》第四四回:“眾僧滴淚道:‘我們這一國君王,偏心無道,只喜得是老爺等輩,惱的是我們佛子。’” 魯迅 《三閒集·在鐘樓上》:“但有如大乘佛教一般,待到居士也算佛子的時候,往往戒律蕩然。”
(3).佛教泛指一切眾生,以其悉具佛性,故稱。《法華文句》卷九下:“一切眾生,皆有三種性德佛性,即是佛子。” 唐 鄭棨 《開天傳信記》:“忽中夜 宣律 捫虱,將投於地,三藏半醉,連聲呼曰:‘律師撲死佛子!’”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稗海》本)卷六:“凡能動者,皆佛子也,竹蝨初如塗粉竹葉上爾,然久乃能動者,百千為曹,無非佛子者。”
(4).稱慈善的人。如 唐 末 徐守溫 以寬恕為治,人稱佛子。見 唐 張鷟 《耳目記》。又 宋 洪皓 為 秀州 司錄,以所掌發運司錢賑濟饑民,州人稱之為“洪佛子”。見 宋 趙善璙 《自警篇·救荒》。
楞嚴會
佛教禪林古法。自農曆四月十三日至七月十三日九十天中,眾僧要禁足安居,設楞嚴壇,每日早晨粥罷,服裝整齊地在壇前集合,諷誦經咒,咒罷,唱摩訶,舉行楞嚴會。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釋正覺名句,海上人知浴求頌名句
名句推薦
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
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