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宋太宗緣識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緣識》

全文:
妙手彈琴無向束,知之修煉五音足。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左手抑揚禁淫邪,右手徘徊堪瞻矚。
法於天,象於地,伏羲所造與心契。
先明理世見其真,六律含徽聲嘹唳。
從茲化被先賢慕,激濁揚清肖喜怒。
太素仁風去住間,元和之氣皆遍布。
飛鳳在天不可測,大小龍吟不費力。
回響聽時有自然,舉措安詳能雅飾。
南風思政民俗化,順從平等無高下。
淳樸相傳今復興,逍遙道德後宗亞。
指要直掌須反善,拊安排齊似剪取。
聲來往,玄更玄,振兼文武情展轉。
古與今來千萬來弄,幾人通達能妙用。
廣陵散好足仙蹤,胡笳十八堪鄭重。
堪鄭重,何清切,依憑伎倆能撥刺。
輕挑重打善間鉤,連蠲掄下輕微抹。
伯牙彈時如何美,汪汪洋洋似流水。
類例研究剛柔,壞陵秋思無比擬。
敘志神和慢調{左車右爾},修身治性藏幽隱。
蒼龍鶴舞白雉飛,防奢止欲皆相準。

宋太宗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宋太宗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書法作品欣賞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浮沈

亦作“ 浮沉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註:“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 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 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 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文選·王僧達<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 李善 註:“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 唐 劉復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合殊未央。”《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楨》:“﹝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5).埋沒;沉淪。 宋 蘇軾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龔藍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事動憤懣。”

(6).出現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後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瀆廟樓寓作》詩:“ 揚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

指歸

主旨;意向。《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與 權 談説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捨而及他。” 宋 王禹偁 《請撰大行皇帝實錄表》:“備嘗探討,粗見指歸。”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皇朝製作,稍以己意列其指歸,析類分門,總為一集。”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今則舉一切詩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歸在動作,而為世所不甚愉悅者悉入之。”

制度

(1) 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

管理貨幣制度

(2) 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

以他們為首的腐朽制度的象徵

(3) 式樣;規格

制度宏敞

催促

使趕快進行某事或使某事的進程加快

他們催促她快買飲料

宋太宗名句,緣識名句

詩詞推薦

先辨浮沈有指歸,弦頭制度相催促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