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贈趙言》
全文:
饒陽趙方士,眼如九秋鷹。
學書不成不學劍,心術妙解通神明。
醫如俯身拾地芥,相如仰面觀天星。
自言方術雜鬼怪,萬種一貫皆天成。
大梁卜肆傾賓客,二十餘年聲籍籍。
得錢滿屋不經營,散與世人還寄食。
北門塵土滿衣襟,廣文直舍官槐陰。
白雲勸酒終日醉,紅燭圍棋清夜深。
大車駟馬不回首,強項老翁來見尋。
向人忠信去表襮,可喜正在無機心。
輕談禍福邀重糈,所在多於竹葦林。
翁言此輩無足聽,見葉知根論才性。
飛騰九天沈九淵,自種自收皆在行。
先期出語駭傳聞,事至十弓中時病。
輪囷離奇惜老大,成器本可千萬乘。
自嘆輕霜白髮新,又去驚動都城人。
都城達官老於事,嫌翁出言不嫵媚。
有手莫炙權門火,有口莫辯荊山玉。
吳宮火起燕焚巢,當時下和斮兩足。
千里辭家卻入門,三春榮木會歸根。
我有江南黃篾舫,與翁長入白鷗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權門
權貴豪門
所謂權門者。——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權門之子
有口
敢言善辯。《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孝惠帝 時, 呂太后 用事,欲王諸 呂 ,畏大臣有口者。”《漢書·陸賈傳》引此文, 顏師古 注曰:“有口,謂辯士。”《南史·蕭脩傳》:“ 脩 中直兵參軍 陳晷 甚勇有口,求為覘候,見獲,以辭烈被害。”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又 姜淮 者,少年有口。值 殷太史 士瞻 教書,偶不在室, 淮 戴其紗帽,束其帶,正在室中搖擺作勢, 殷 猝至, 淮 不知帶插橫解法, 殷 不懌。 淮 曰:‘師父還繫玉帶哩,此銀帶何足貴?’ 殷 笑而釋之。”
荊山
(1).山名。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 漳水 發源於此。山有 抱玉岩 ,傳為 楚 人 卞和 得璞處。《書·禹貢》:“導 嶓冢 ,至於 荊山 。” 孔 傳:“ 荊山 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蓋即 荊山 之稱,而制州名矣。故 楚 也。”
(2).山名。在今 陝西省 富平縣 西南。相傳 禹 鑄鼎於此。《書·禹貢》:“導 岍 及 岐 ,至於 荊山 。” 孔穎達 疏:“《地理志》云:《禹貢》北條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縣 南。”《後漢書·郡國志一·馮翊》 劉昭 注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禹 鑄鼎於 荊山 ,在 馮翊 懷德 之南,今其下﹝有﹞ 荊渠 也。”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靈寶縣 閿鄉 南。相傳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此。亦名 覆釜山 。《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
(4).山名。在今 安徽省 懷遠縣 西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淮水》:“《郡國志》曰:‘ 平阿縣 有 當塗山 , 淮 出於 荊山 之左, 當塗 之右,奔流二山之間,西揚濤北注之。’”《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四年》:“帝馳至 荊山洪 ,距 趙步 二百餘里。” 胡三省 註:“ 荊山 在 濠州 鍾離縣 西八十三里,即 梁武帝 築堰之地,今 懷遠軍 正治 荊山 。”
黃庭堅名句,贈趙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