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陳陶的《經徐稚墓》
全文:
郟鄏妖興炎漢衰,先生南國臥明夷。
鳳凰屢降玄纁禮,瓊石終藏烈火詩。
禁掖衣冠加宋鵲,湖山耕釣沒堯時。
千年壟樹何人哭,寂寞蒼苔內史碑。
參考注釋
郟鄏
周 朝東都。故地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 楊伯峻 註:“ 郟鄏 即 桓 七年《傳》之 郟 , 周 之 王城 , 漢 之 河南 ,在今 洛陽市 。《楚世家》索隱云:按《周書》, 郟 , 雒 北山名,音甲。鄏謂田厚鄏,故以名焉。” 明 陳子龍 《送張玉笥中丞擢河道少司空隨召陛見》詩:“ 周 室保釐分 郟鄏 , 漢 家底績念 宣房 。” 清 魏源 《觀往吟》之五:“祈天承命 郟鄏 鼎, 子胥 范增 見何隘!”
炎漢
(1). 漢 自稱以火德王,故稱 炎漢 。 三國 魏 曹植 《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 炎漢 ,臨君萬邦。”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自 炎漢 中葉,厥塗漸異。” 李周翰 註:“ 漢 火德,故稱炎。”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 炎漢 之風。” 宋 梅堯臣 《讀<漢書·梅子真傳>》:“ 子真 實吾祖,耿介仕 炎漢 。”
(2).傳說上古 炎帝 為 漢 族祖先,因稱 中國 或 漢 族為 炎漢 。 唐玄宗 《封東光公主制》:“ 炎漢 盛禮,蕃國是和。” 魯迅 《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伎女﹞常穿利屣,即等於現在之穿高跟皮鞋,可以儼然居 炎漢 ‘摩登女郎’之列。”
先生
(1)
(2) 一般在一個男子姓氏後所用的一個習慣性的表示禮貌的稱呼
對杜先生講話
(3) 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
(4) 舊時稱管帳的人
在商號當先生
(5) 舊時稱以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職業的人
算命先生
(6) 對長者的尊稱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7) 老師
從先生授經。——清· 袁枚《祭妹文》
(8) 醫生
南國
祖國的南部
明夷
(1).六十四卦之一。即離下坤上。《易·明夷》:“明夷,利艱貞。” 孫星衍 集解引 鄭玄 曰:“夷,傷也,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地,明則傷矣,故謂之明夷。”後因以比喻昏君在上,賢人遭受艱難或不得志。《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京房 《易傳》曰:‘賢者居明夷之世,知時而傷,或眾在位,厥妖雞生角。’”《宋書·孝義傳·龔穎》:“臣聞運纏明夷,則艱貞之節顯;時屬棟撓,則獨立之操彰。” 唐 李白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詩》序:“ 仲尼 旅人, 文王 明夷,苟非其時,聖賢低眉。” 清 魏源 《定軍山武侯祠》詩:“明夷自正志,艱貞蒙大難。”
(2).指遭受艱難的賢人志士。 梁啓超 《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我自傷心人不見,訪明夷,別有英雄淚。”
(3).鳴鴺。叫著的鵜鶘。明,通“ 鳴 ”。《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李鏡池 通義:“明夷,借為鳴鴺。”一說,即鳴雉。見 高亨 《周易大傳今注》卷三。
(4).指太陽下山。《易·明夷》:“明夷,夷於左股,用拯馬壯。” 李鏡池 通義:“明,指太陽。夷,滅。”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初若登天,光被俗表,末如入淵,明夷輝淪。”
(5).鳴弓。謂拉弓發射。《易·明夷》:“明夷於南狩,得其大首。” 李鏡池 通義:“明夷,鳴弓。”
(6).大弓。《易·明夷》:“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 李鏡池 通義:“明夷,大弓。”
(7).東方之國,日出處。《易·明夷》:“ 箕子 之 明夷 。利貞。”參閱 李鏡池 《周易通義》。
陳陶名句,經徐稚墓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