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法薰的《題卍庵墨跡》
全文:
卍庵空裹採花,諸人石上種藕。
三點前三點後,動南星蹉北斗。
山僧口似磉盤,舜若多神失笑。
參考注釋
三點
(1).舊時以更計時,一夜五更,每更分三點。 唐 杜甫 《至日遣興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詩之一:“去歲茲辰捧御牀,五更三點入鵷行。” 唐 李商隱 《夜半》詩:“三更三點萬家眠,露欲為霜月墮煙。”《元史·兵志四》:“其夜禁之法,一更三點,鐘聲絶,禁人行;五更三點,鐘聲動,聽人行。”
(2).指古 印度 婆羅謎字型表示i-(kara)的字母。原寫作不縱不橫的三個點,後在吐火羅語中作三個“c”字形,故稱“三點”。佛教藉此三點不縱不橫的三角關係,以喻教義。一般指《涅槃經》所說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脫德。天台宗亦因以指空、假、中。《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會三點於真原,淨六塵於人境。” 前蜀 貫休 《聞大願和尚順世》詩之三:“若游三點外,爭把七賢平。” 清 龔自珍 《釋二門三點同異》:“二門三點,有二種釋。先釋二門,止、觀是。乃釋三點,空、假、中是。”
南星
(1).星名。即南箕星。 漢 應瑒 《正情賦》:“南星晃而電隕,偏雄肅而特飛。”《南齊書·天文志》:“﹝ 永元 九年﹞九月乙丑,月掩牽牛、南星。” 唐 李白 《送梁四歸東平》詩:“大火南星月,長郊北路難。”參見“ 南箕 ”。
(2).草名。即天南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部·天南星》:“南星因根圓白,形如老人星狀,故名南星。”
北斗
大熊星座的一部分恆星,七顆亮星在北天排列成斗(或勺)形。七顆星名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前四顆稱“斗魁”,又名“璇璣”;後三顆稱“斗柄”,又名“玉衡”。此七星即大熊座α、β、γ、δ、ε、ζ和η,除天*權(δ)是三等星以外,其餘六顆都是二等星。北斗七星常被當作指示方向和認識星座的重要標誌
釋法薰名句,題卍庵墨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