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確的《失調名》
全文:
驪山宮中看乞巧,太液池邊收曝衣。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山宮
山中陵廟。 南朝 陳 徐陵 《和簡文帝賽漢高帝廟》:“山宮類 牛首 , 漢 寢若 龍川 。” 唐 劉禕之 《九成宮秋初應詔》詩:“林樹千霜積,山宮四序寒。”
中看
好看,令人悅目
這東西好吃不中看
乞巧
舊時風俗,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鍼,或以金銀鍮石為鍼,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唐 林傑 《乞巧》詩:“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秋乞巧穿針會玉仙,冬賞雪觀梅到玳筵。” 歐陽山 《三家巷》三:“這七月七日是女兒的節日,所有的女孩子家都要獨出心裁,做出一些奇妙精緻的巧活兒,在七月初六晚上拿出來乞巧。”
太液
(1).古池名。 漢 太液池 ,在 陝西省 長安縣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開鑿,周回十頃。池中築 漸台 ,高二十餘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萊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為魚龍奇禽異獸之屬。 漢 班固 《西都賦》:“前唐中而後 太液 。”參閱《三輔黃圖》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宮 中 含涼殿 後,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八:“鶯歌聞 太液 ,鳳吹遶 瀛洲 。”參閱 清 《嘉慶一統志·西安府二·大明宮》。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宮 西華門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時名 西華潭 。 清 稱 太液池 。南北四里,東西二百餘步,池上跨長橋,舊有石牌坊,東西對峙,東曰玉蝀,西曰金鼇。橋北稱 北海 ,橋南稱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稱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諸水,由 地安門 水門流入。
曝衣
曬衣服。 唐 儲光羲 《樵父詞》:“清澗日濯足,喬木時曝衣。” 清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曝衣何許曛半黃,宮中綵女提玉箱。”按,舊時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
蔡確名句,失調名名句
名句推薦
我笑羊叔子,峴首矜一生
楊可弼《游青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