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衣兼木食,亦足了餘生

釋文珦有客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文珦的《有客》

全文:
有客老柴荊,終辭世上名。
因貧諸事省,無位一身輕。
水月通禪意,山雲寄野情。
草衣兼木食,亦足了餘生

釋文珦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草衣

(1).編草為衣。 南朝 齊 蕭子良 《陳時政密啟》之二:“民特尤貧,連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遼史·營衛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處,熙熙于于,不求不爭。”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梁提督》:“公因率眾卒,草衣卉服,自叢嵐疊嶂間以刀掘路,士卒各懷一鐵釘,踵跡相接,攀釘而上。”

(2).引申為粗劣的衣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績》:“論曰: 唐 興迨季葉,治日少而亂日多,雖草衣帶索,罕得安居。”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投賢》:“官人既無處去,只在老漢家中權住,溫習經史。草衣糲飯,不須掛心。”

(3).隱者的衣著。《後漢書·黨錮傳序》:“至有畫半策而綰萬金,開一説而錫琛瑞。或起徒步而仕執珪,解草衣以升卿相。”

(4).指一種藻類植物。生長在陰濕的地方,連帶一層薄土鏟下來可作肥料。《人民日報》1953.12.5:“今年春天,互助起來以後,他光在這垃田裡就下了二百擔陳壁磚土和一百四十擔草衣。”

木食

以山中野樹果實充飢。形容隱逸之士遠離世事。《山海經·西山經》“名曰櫰木,食之多力” 晉 郭璞 註:“《尸子》曰:‘木食之人,多為仁者。’” 晉 葛洪 《抱朴子·逸民》:“然時移俗異,世務不拘,故木食山棲,外物遺累者,古之清高,今之逋逃也。”《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此子滅景雲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三:“ 梅聖俞 如深山道人,草衣木食。王公大人見之,不覺屈膝。” 元 迺賢 《仙居縣杜氏二真廟詩》:“脫聲竄匿來 孟溪 ,木食澗飲幽巖棲。”

餘生

(1) 指人的晚年

(2) 倖存的生命

劫後餘生

釋文珦名句,有客名句

詩詞推薦

草衣兼木食,亦足了餘生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