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

王沂孫應天長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沂孫的《應天長》

全文:
疏簾蝶粉,幽徑燕泥,花間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
尋芳地,來去熟。
尚彷佛、大堤南北。
望楊柳、一片陰陰,搖曳新綠。
重訪艷歌人,聽取春聲,猶是杜郎曲。
蕩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
東風曾共宿。
記小刻、近窗新竹。
舊遊遠,沈醉歸來,滿院銀燭。

王沂孫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王沂孫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書法作品欣賞
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禁城

宮城。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 唐 陳羽 《長安臥病秋夜言懷》詩:“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五代 牛希濟 《謁金門》詞:“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奄宦上》:“使人主之天下不過此禁城數里之內者,皆奄宦為之也。” 老舍 《駱駝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凍好,靜靜的,灰亮的,坦平的,堅固的,托著那禁城的城牆。”

寒食

(1).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傳 春秋 時 晉文公 負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憤而隱於 綿山 。 文公 悔悟,燒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樹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約於其忌日禁火冷食,以為悼念。以後相沿成俗,謂之寒食。按,《周禮·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則禁火為 周 的舊制。 漢 劉向 《別錄》有“寒食蹋蹴”的記述,與 介之推 死事無關; 晉 陸翽 《鄴中記》、《後漢書·周舉傳》等始附會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諸說,惟在春之說為後世所沿襲。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園雜興》詩:“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吳蘭修 《黃竹子傳》:“臨行,﹝ 竹子 ﹞執生手曰:‘此歸又罹虎口!若得了儂業債,則寒食梨花,求麥飯一盂、紙錢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無恨耳!’”又,有的地區亦稱清明為寒食。 明 張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詩:“欲隱尚違慚 介子 ,年年寒食臥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郁達夫 《釣台的春晝》:“繞了一個大彎,趕到故鄉,卻正好還在清明寒食的節前。”參閱《太平御覽》卷三十、 宋 洪邁 《容齋三筆·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後漢書·周舉傳》:“ 太原 一郡,舊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 晉 陸翽 《鄴中記》:“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麥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書鈔》卷一四三引 晉 孫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鹹奉 介君 之靈,至三月清明,斷火寒食,甚若先後一月。”

(3).猶冷食。指寒食節吃的冷的食物。《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煑豚肉並汁露頓,候其凍取之,謂之薑豉,以薦餅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調以薑豉,故名焉。”《歲時廣記·寒食上·凍薑豉》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寒食以糯米合採蒻葉裹以蒸之。或加以魚鵝肉鴨卵等。又有置艾一葉於其下者。”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時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輕舟

狹長的,兩舷彎曲、首尾尖削的小船,通常用輕質材料(如樹皮、獸皮、帆布、輕質木料、輕金屬)製成

一葉輕舟

王沂孫名句,應天長名句

詩詞推薦

又是禁城寒食,輕舟泛晴淥 詩詞名句